清朝入关前,军队的战斗力真的很强吗?这个话题在后人讨论了太久,答案还没有定论。但是从已知的史料来看,从努尔哈赤开创八旗制度到后金和清朝的建立,八旗军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遇到明军和农民军,都赢多输少,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满清早期的八旗军绝对是一支精锐的力量,但也导致许多朋友武断地认为,清朝赢得了中原世界,依靠八旗军的勇敢战斗,无敌。
在这方面,八旗军强大可怕,但说清朝依靠八旗军赢得世界,这真的不一定,所以八旗军在清朝夺取世界的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清朝最终依靠什么?
[img]459887[/img]
一、时机到位政策正确
1、清军入关时机选得很好
公元1643年,开创清朝的皇太极突然死亡。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兄弟多尔根和大哥的豪格最终都输掉了王位之争,这让当时只有6岁的孩子福临捡起了漏洞。然而,福临当时无法独立执政,多尔根迅速崛起,成为清廷真正的实权派。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占领了明朝的首都,宣告了明朝帝国的灭亡。显然,在这个时候,每个人都认为李自成成立的大顺将是下一个政权,成为中原的另一个统一王朝,包括吴三桂和多尔琏。
此时,多尔根非常小心。他手中的八旗军只有10万左右,这是李自成百万军队无法比拟的。他一直在观察世界形势的变化。吴三桂原本投降了李自成,山海关也交给了唐通管理。他计划带着5万铁骑回北京表示忠诚。在吴三桂看来,他的5万人什么也做不了。
然而,我不知道为什么。吴三桂半途而废,并写信给多尔根寻求帮助。这时,我们可以看到吴三桂没有投降,心里还有明朝,但多尔根并不愚蠢。我必须帮助你。我一直拒绝,这迫使吴三桂选择投降。
2、政策也得服
李自成和吴三桂在山海关外战斗。多尔根从未出现过。为什么?他知道八旗的成本不够大,所以他不得不选择合适的时间去卖。事实上,吴三桂和李自成都不知道八旗的底牌是什么。他们都主观地认为自己强大而强大。
所以两败俱伤的时候,多尔根和八旗军一起被杀,不仅打败了农民军,还消耗了吴三桂的家庭背景。可以说时机恰到好处。
李自成失去了与清朝抗衡的决心,不得不撤出京师去陕西。八旗军不是他自己有多强大,主要是因为多尔根的战略把握太到位。
进入北京几天后,李自成开始杀死前朝官员,这使得北京一片混乱,每个人都处于危险之中,这再次冒犯了中原所有的地主阶级和士大夫阶级。例如,原本计划投降李自成的山东、江南等地的官员都选择抵制到底,并在南京建立了南明政权。
[img]459888[/img]
多尔邈带着八旗入关后就不是这样了。他不仅没有责怪明朝的官员,而是实施了优惠政策。比如你以前是什么官员,现在官员已经恢复了职位,待遇也不变。结果,这让一大群明朝官员非常高兴。
后来,多尔根的弟弟多多带兵南下,冲向江苏。为什么这么快?也就是说,北方的山东、河北和其他地方根本没有人反抗清军。既然待遇不变,他们还能卖什么生命?他们都很早就降到了清朝。
此外,吴三桂、孔有德等前朝将军成为清朝的忠实粉丝,到处摇旗呐喊。清朝也给了王爵一张脸,说清朝早期的政策非常明智,这与八旗军的实力无关,属于纯粹的政治范畴。
二、看看八旗军的对手
1、李自成的农民军
清朝的军队战斗力有多强?从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的金政权,八旗制度得到完善,直到公元1644年八旗军顺利入关。说白了,八旗军从来没有啃过山海关。
你知道努尔哈赤、皇太极和多尔根当时不是杰出的英雄吗?然而,他们总是认为军队没有明显的办法,只能硬消耗。如果八旗军真的是不可战胜的,不可战胜的,那么明朝的亡国之君可能不会轮到崇祯皇帝了,天启时期就结束了。
因此,八旗军虽然是一支强队,但还没有达到不可战胜的地步,后来能一步步完成胜利,主要是对手太次了。
先说说李自成的农民军。正如上面提到的,李自成的一群人声称是数百万军队。我们不知道具体的数量,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大多是散兵游勇的。
更不用说精英了,估计很大一部分军队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军队。真正能冲锋陷阵的,预计会在10万左右。此外,农民军的战斗技能和战斗意志薄弱,军纪松懈,根本无法与八旗军作战。
[img]459889[/img]
2、那些明朝的军队
与清朝八旗军长期作战僵持的主要力量是明朝的边防军。在早期阶段,这些部队确实是明朝赖以看家的精锐部队,这也给这些残忍的人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包括努尔哈赤和皇太极。
然而,随着明朝内忧外患的不断加剧,特别是内部政治危机严重,统治阶级无法做出正确的决定来应对,这给清朝带来了很多机遇。
到了后期,明朝大部分精锐边防军都被化解了,只有吴三桂手里有一支,李自成消耗了很多,最后被多尔根收编。
[img]459890[/img]
后来,南明军队更加脆弱。荆襄地区的左良玉被称为王牌。结果,他看到李自成跑了。除了黄的成功和一点战斗力,其他人都不能直接进入他的眼睛。到处都有叛乱、被杀和投降的清军。他还能和八旗军一起做什么?
清朝能否赢得天下是靠八旗兵吗? 清朝靠什么坐稳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