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在不断发展,让大家摆脱历史的迷雾,回到刀光剑影的时代,看九门提督的故事。
由于文学、电影、电视等艺术作品的影响,九门提督已成为一个非常熟悉的官方职位。九门提督实际上只是一个缩写,也被称为步军领袖,其全称是九门步军巡逻五营领袖,是清朝的高级驻军武官。代表人物是龙科多、江临照和荣禄。
九门督察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同时,他还负责巡逻夜间、灭火、检查盔甲、禁令、逮捕和监禁。
九门提督始建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直到民国时期才存在,直到1924年才被开除。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武官衙门,其全称是“监督九门步兵,巡逻五营指挥官”。然而,就其职能而言,除了平时负责守卫京城九门的军事职能外,其他巡逻、消防、检查盔甲、禁令、逮捕、监禁等职责更像是警察部队、典型的军事编制和警察职能。
[img]459693[/img]
九门督察负责北京师范大学的警卫和治安工作。他的统一部队长期保持在3万人左右。虽然人数不多,但由于其功能太重要,不仅人员精干,而且装备精良。除衙门总部外,步兵领导衙门还设有八旗步兵营、巡逻五营、内外城市十六门管理机构和白塔山信炮管理部门。
从成立过程来看,“提督九门步兵巡逻五营领导衙门”实际上是几个衙门合并后产生的部门。步兵领导最早成立于清初,主要是八旗步兵营的官职,纯粹是武将的官职。提督九门事务的职责最早隶属于兵部管辖。
康熙十三年(1674年),提督京九门事务被兵部分割,开始由步军统领兼任,品秩为正二品。
康熙三十三年(1691年),步军统领除了监督九门事务外,还开始监督巡逻三营事务,官称改为“监督九门步军巡逻三营统领”。
雍正七年(1729年),官署命名为“步军统领衙门”。
[img]459694[/img]
雍正十二年(1734年),正式在宣武门京畿道设立衙署,九年后迁至北城帽儿胡同,又称“北衙门”。
乾隆46年(1781年),增加了左右两营,成为中、南、北、左、右五营。因此,衙门主官改名为“九门步军巡逻五营指挥官”。
嘉庆四年(1799),改官为从一品。
九门提督是什么时候建立的?是什么样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