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25年,唐敬宗时期,唐朝政治腐败,藩镇分离主义,阶级矛盾突出,唐朝人民深陷困境。唐敬宗本人无视政府,唐朝帝国即将崩溃。一代诗人杜牧只有23岁。为了劝诫国王,他写下了著名的《阿房宫赋》。杜牧将阿房宫描绘为宏伟的规模,融合了七国风情,生动地反映了秦始皇的暴政和奢侈。其中一句话:
守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火,可怜焦土!
这句话指向项羽破坏阿房宫的原因。杜牧的意思很明确。这是项羽的火,把阿房宫变成了焦土。真的是这样吗?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兴土木工程,其中最著名的是“秦始皇四大工程”,即长城、阿房宫、秦始皇陵、秦直道。阿房宫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建于秦始皇35年,即秦始皇去世前两年,被称为“世界第一宫”。
阿房宫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有三个原因:
[img]459065[/img]
首先,阿房宫占地面积约54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超过15万平方公里(故宫的建筑面积也为15万平方公里)。阿房宫的建筑面积是根据发现的夯土基础遗址计算的,也就是说,阿房宫的实际面积应该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第二,阿房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的新宫殿。这座宫殿是中国首次实现多民族统一的标志性宫殿。
@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每次征服一个国家,都会把这个国家的首都复制到阿房宫的图纸上。也就是说,阿房宫实际上是六国建筑文化的融合。想象一下,只有六国的宫殿,它的规模才相当可观。此外,关于阿房宫的建设者,《史记》记载:
隐宫刑徒70万人,属于阿房宫。
秦始皇不惜用70万人建阿房宫,可见宫殿规模之大。
需要注意的是,阿房宫不是秦帝国的原始宫殿。秦始皇称帝的宫殿叫秦宫,也叫咸阳宫。战国后期,秦逐渐成为霸主,人口激增。咸阳宫受到泾水和渭水的限制,继续扩张受阻,无法承载秦的发展,也无法满足秦始皇的野心。秦始皇计划建造一座新的宫殿。阿房宫是在这种背景下建造的。
不幸的是,阿房宫最终没有建成,也没有正式命名。人们称这座未完成的宫殿为“阿房宫”,它是“作为一座宫殿,所以世界被称为阿房宫”。换句话说,这座宫殿的前殿被称为阿房,阿房宫已经成为整个宫殿的同义词。
[img]459066[/img]
秦始皇花费了大量的人力来建造阿房宫,但阿房宫还没有建成。据《史记》记载,阿房宫建成两年后,秦始皇去世。秦二世将建造阿房宫的70万农民工和囚犯调到历山修建秦始皇陵。不久,陈胜吴光起义,阿房宫的建设搁浅了。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阿房宫是项羽烧的。目前,正史的依据是《史记·项羽本纪》。云:
几天后,项羽带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这里确实记录了项羽放火,但咸阳宫不是阿房宫。史书没有记载项羽烧阿房宫,但杜牧说项羽烧了,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项羽放火烧咸阳宫,杜牧张冠李戴,误把咸阳宫当阿房宫。
第二,项羽不仅烧咸阳宫,还烧阿房宫。杜牧掌握了我们现在没有掌握的史料。
自1956年以来,新中国的考古学家开始研究阿房宫和咸阳宫。在阿房宫的遗址下,没有发现焦土的痕迹,但在咸阳宫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燃烧遗迹。换句话说,基本上可以表明项羽并没有烧毁阿房宫。不仅项羽没有烧毁,其他人也没有烧毁。
在历史资料中,还发现了项羽后阿房宫仍存在的证据,如《汉书·东方朔传》记载:
阿城以南举籍,周至以东,宜春以西...以为上林苑属于南山。
[img]459067[/img]
也就是说,在汉武帝时期,阿房宫被改造成上林园,这也证明了项羽没有烧掉阿房宫。
证据基于两个方面:
第一,阿房宫遗址没有被焚烧的痕迹,史书也没有记载项羽烧阿房宫。
二、项羽之后阿房宫依然存在,改为上林园。
可以得出结论,杜牧说“楚人烧了一把火,可怜的焦土”,纯粹是对项羽的诬陷。项羽真的没有把阿房宫变成焦土。作者认为,杜牧这么说,并不是说杜牧不读历史。杜牧只是想对唐敬宗说,皇帝从贪婪和暴政中得到的东西最终会消失。只有爱人如子,实行仁政,才是治国的基础。
阿房宫天下第一宫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项羽真的变成焦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