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秦朝法律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大汉依靠大秦留下的这些“法律”来统治世界,他们也治得很好。它已经持续了近400年。这不是很有趣吗?那些说秦朝法律严格的人是否考虑过汉朝人的感受?
[img]454271[/img]
一、汉承泰制
我们知道,汉朝的创始人没有多少文化。那些在战国时期有丰富国家管理经验的人不能在新建的大汉朝廷工作。即使是像张亮这样的韩国总理的儿子也不亲自参与治国。那个大人物是如何治国的呢?刘邦占领咸阳后,小何从泰国总理和皇家历史府“抢劫”了秦朝人民留下的法律和制度。
有人可能会说,汉不是以“孝”治天下吗?用的不是“黄老之术”吗?没错,但是一个国家怎么能只靠“思想”来治理呢?用汉宣帝的话来说,“汉家有自己的制度,本来就是霸王,但纯粹是德教,用周政来治?”“霸道”就是“法治”,“王道”就是“德治”。
二、汉法不严格吗?
既然是“汉承泰治”,如果秦法严格,汉法也应该严格吗?
从目前的角度来看,这是真的。
1、挟书律
换句话说,你会明白——“焚书令”。是的,它是秦始皇被批评为“焚书坑儒”时制定的。这项法律在汉代执行了十多年,直到汉代惠帝时期才被废除。这本书的“真空期”直接在民间培养了一批大儒家思想。凭借记忆,他们开始用自己的理解和分析来推广儒家经典,然后出现了“新儒家思想”,如董仲舒迎合统治者的思想。
[img]454272[/img]
2、肉刑
肉刑即肉刑:即纹(面部刻字并着墨)、(割鼻子)、(切断双脚)、宫(去除性器官)、大辟(死刑)五种刑罚。
这项刑法只在汉文帝时期废除,许多相应的刑罚被“鞭打”所取代。然而,由于最初的过度量量刑,许多不死于肉刑的人死于“鞭打”。
3、收集相坐律令
也就是说,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是违法的。他的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子甚至邻居都要遵守一条受刑的法律,这也是汉文帝时期废除的。
4、夷三族
也就是说,对重罪者,除了极刑之外,还要和父母、妻子、兄弟一起处死。
吕后认为这个法令太残酷了,一度废除,后来在汉文帝时期又恢复了。
更有趣的是,在我们的印象中,吕后一直是一个残忍的人,而汉文帝是仁君。此外,汉初的两位著名将领韩信和彭越实际上是吕后被判处“夷三族”。
从以上例子来看,至少在汉初,秦法中所谓的严格部分可以在汉法中延续。这段时间甚至可以说远远超过了大秦帝国的持续时间。为什么秦朝死了,汉朝存了下来?
[img]454273[/img]
三、罪不在法
显然,问题不是秦法本身,而是执法者。
1、虽然法律很严格,但诱发犯罪的因素很少。
这是秦汉之间最大的区别。
除法家外,秦朝还有兵家。商鞅变法使秦变强的最大因素之一就是给平民晋升阶梯,这是军功。然而,秦国统一后,这一优势已不复存在。原六国人民不再能够像秦人一样在战场上杀死敌人,然后加入官员。除了少数人加入秦朝政府担任官员外,大多数人还不得不担心秦朝人民的征发,比如修建长城和骊山陵墓,铺设驰骋的道路和边境,其中许多是“生意”,没有回头路,这也是秦末动荡的根源。
相反,汉朝非常重视这一点。即使长安城的建设耗费了太多的劳动力,刘邦也会受到指责,更不用说其他基础设施了。人们回到家乡,做更多的生产,有一个稳定的家,自然犯法者就会少得多。
2、“休养生息”政策
在汉初,朝廷给了人民最大的“福利”——减税,这无疑对稳定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好处。想象一下,在战国时期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和秦末的大动荡之后,普通人不认为有一个稳定的家吗?此时,政府将以“减税”为指导,善意怎么能不上升呢?
3、执法者的轻重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每天处理的公文重达120公斤,这种勤奋在古代皇帝中是罕见的。然而,即便如此,他仍然无法切断世界上的邪恶。另一方面,中国皇帝至少有400起案件。他怎么能不放松呢?然而,同样的法律,在汉武帝时期,在巅峰时期,已经达到了1万多起案件。只有一场巫术灾难,死者才会达到数万人。
由此可见,国家的成败不在于法律是否严格,而在于执政人员如何治国,执法人员如何量刑。秦朝的灭亡自然不是秦法的严厉,而是人民的苦难。
秦国能以[法]赢得世界 为什么秦国不能用[法]守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