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云起独自北上到达突厥。早在隋文帝时期,已归降于隋朝的突厥人就出汗了。在得知杨迪皇帝的法令后,他们就派出了2万名突厥骑兵,让他们听从魏云起的指挥,攻击契丹人。
突厥人虽然是游牧民族,但早已建立了突厥汗国,但在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时,被长孙生利用“远近攻”、突厥汗国分为东西两个汗国,突厥人威风不再,先后向隋朝臣服。
[img]455176[/img]
但即便如此,突厥人仍然比当时的契丹人强大,在隋朝建立之前,契丹人因突厥的攻击而“部落离散,非复古八部”。
魏云起作为隋朝新君杨迪皇帝点名出征契丹的隋朝将领,不敢大意。他把2万突厥骑兵分成20营,每营1000人,分成四路一起进发。
魏云起命令每个营地相隔一英里行军,保持队伍整洁,不混乱。军队以鼓角为号,闻鼓声,闻角声。
韦云起还命令没有重要的公事传达,不要到处乱奔驰,以免扰乱行军仪仗队。
在行军的路上,一名突厥士兵违反了韦云起的军令,被韦云起果断杀害,于是“突厥酋长进入祭祀者,都膝而进,不敢仰望。”
韦云起带领突厥士兵进入契丹后,要求突厥士兵欺骗当地契丹士兵,说他们通过去柳城(现在辽宁朝阳南部)与高丽人进行交易。
[img]455177[/img]
契丹人信以为真,毫无防备,这使得韦云起率领的军队在契丹境内灵活移动。
韦云起命令突厥兵向南前进,直到距契丹营地100英里,以蒙蔽契丹人。
那天天黑了,韦云起带领军队回来了,在离契丹营50英里的地方,韦云起命令突厥兵养精蓄锐,结阵而宿。
天空微亮,契丹人还在睡觉。韦云起命令2万骑兵突然攻击契丹大营。
从天而降的2万突厥骑兵,在契丹大营中高兴地杀死了一名突厥骑兵,“获得契丹男女4万人,以女子和畜产半赐突厥,男子全杀,以余众还。”
遭受这场大败,刚刚兴起的契丹人从此服从隋朝,主动称臣并年朝贡。
魏云凯旋而归,将契丹美女和畜产的一半带回朝廷。杨迪皇帝高兴地召集群臣,高兴地说:“云起将突厥兵平契丹,以奇用师,有文武才,我自举。”
[img]455178.jpg' />
随后,魏云起被提升为治书侍御史。作为一名只负责朝廷礼仪和传达使命的小官员,他被提升为一名具有监督和弹劾高级官员的皇家历史次官。
魏云起独自前往突厥借了2万名骑兵。在突袭契丹人的过程中,他巧妙地运用自己的计划彻底击败了契丹人,这是勇敢和足智多谋的。这样的将军和事迹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人,后来的人”。
杨迪皇帝杨光只派了一个人,取得了俘获敌人4万人、畜产无数的辉煌成就。杨迪皇帝和魏云起利用突厥人打败契丹人,可以说是把“以胡制胡”的战略方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令人惊叹。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样一位勇敢而足智多谋的将军,在历史上似乎并不出名,知道的人也很少。为什么?
作者猜测,这主要与魏云起的最终结果有关。唐朝成立后,魏云起担任遂州都督、益州大行台兵部尚书。
韦云起在蜀地的时候,和益州的台仆射窦轨不和。武德九年(626年),秦王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射杀了王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一举夺得了王储的位置。
此前,魏云起的表弟魏庆俭和韦氏族大多是王子李建成党。当王子李建成被秦王李世民杀害的消息传到蜀国时,窦轨担心魏云起会发生变化,甚至召集魏云直接以谋反罪杀害魏云起。魏云起不知不觉地死了。
与此同时,魏云起并不是出于能人辈出的秦王府,所以魏云起在隋唐英雄名单上什么都没发生。这样一个孤独的英雄在历史上不出名的原因大致是这样的。
韦云起是如何大破契丹人的?[胡制胡]是什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