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后期是一个国难深远的时代。时局混乱,政府腐败,边境不稳定。这样的乱世孕育了许多令人难忘的英雄,吴潜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给你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吴潜(1192-1262),字义夫,号履斋,宁国市云梯乡人。他年轻时失去了母亲,由叔父母抚养长大。他从小聪明过人,思维敏锐,禀性卓迈,淬炼好学,读群书,过目成背。他的父母经常教他要以济时救世,立志报国。吴潜深入研究《易经》,以求治国之策、儒家经典,如《论语》,文学造诣深厚,尤善诗词,加冠之年,已满腹经纶。嘉定十年(1217),赴京会试,登状元,授予承事郎,签镇东郡节度判官。
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吴潜任兵部侍郎。当时襄汉防线彻底崩溃,宋军损失严重。元兵攻打两淮,三川陷没。南宋朝廷生死存亡。 作为兵部侍郎,吴潜积极组织义军,连夜渡过长江,进攻蒙古军队。经过艰苦的战斗,元兵最终败退,南宋困居得解。
[img]451274[/img]
宋理宗任命吴潜为南宋宝佑元年(1253年)沿江制使。吴潜上任后,面对作战船舶匮乏的困难,他颁布了《义船法》,征集民间船舶作为战舰,迅速征集到5080艘民用船舶,全部投入东海一代海防。同时,加强水军的整治和操练,严格要求水军在遇到海盗时面对痛击。在“军民联防”的勇敢杀敌下,日本海盗和高丽海盗遭到沉重打击,再也无法组织危害东海沿线的力量。因此,吴潜也成为历史记载中最早的抗日英雄。
开庆元年(1259年),元兵南入侵鄂州,南宋朝廷再次面临困境。在这个艰难的时刻,宋理宗用主战派吴潜为左丞相兼枢密使,进入封庆国公。面对元兵的威胁,他临危受命,选拔人才纳良将,加强战备。迫使元兵暂时收敛强攻的嚣张气焰。不幸的是,吴潜后来被当时官居右丞相贾似道诬陷,用计将吴潜逐出朝廷,贬为徇私舞弊。随后,刘宗申为徇私舞弊州知州,在吴潜67岁生日那天献毒酒,将吴潜毒死。吴潜雄心勃勃,被奸人诬陷,最终惨死。直到宋恭帝,才能平冤昭雪,追回原官,送封少师。
此外,吴潜也是一位优秀的水利专家。当他在浙东建立时,他建造了洪水湾塘三坝,排出了河流潮流,增加了官方池塘的蓄水能力。为了阻挡河流的巨大防御,它已成为其山堰的重要配套工程,其山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之一。吴潜还修建了“吴公塘”、大西坝、北郭、澄浪堰等水利工程。它不仅对当地农业有很大的好处,也体现了吴潜在水利工程的能力。
[img]451275[/img]
吴潜也是一位非常杰出的诗歌作家,比如他的一首诗《满江红·齐山绣春台》:
“十二年前,我去绣春台顶。双脚健康,不烦拐杖,透过岩石穿过山脉。当你老了,你会逐渐消除你的疯狂习惯,你仍然会有一个美丽的风景。想牧之,千载难逢,空山冷。
山下,河流永远流淌。江外,淮山夜。看中原,虎狼犹梗。勾蠡规模不浅不近,石傅事业真俄顷。问问古今宇宙怎么样,没人省。"
吴潜说,十二年前,他登上了齐山绣春台的顶端。当时他的脚很稳,不用拐杖穿山越岭。年老工资下降后,他的野性逐渐消失。虽然他仍然面对着过去那美丽的风景,但他想起了杜牧之在齐山写的诗。几千年后,他仍然让人着迷。现在,他的老朋友看不到空山的寂静,特别凄凉。
吴潜说,在齐山下,河水永远滚滚而来。在江本岸边,淮山上的残阳回到了暮色中。看看中原在哪里,虎狼般的敌人还盘踞其中。范蠡破吴胜利的长期准备绝不是浅近之力。谢安谢玄抓住机会突然成功,问宇宙中古以来为什么兴衰。没有人能理解真相。
[img]451276[/img]
这首词的最后一部电影写下了今昔登上齐山的感觉。作者回忆说,十二年前,他登上了齐山。那时,他还年轻、精力充沛、潇洒。他看到了美丽的风景。但现在爬上齐山,想到眼前破碎的山河,严峻的现实,无意中欣赏到多么美丽的风景,此刻的心是空的,山是孤独的,但也感觉有点冷。前任杜牧也登上齐山看风景。如果他此刻再次来到这里,看到这个国家,他会无意中看到风景,他会感到沮丧和忧郁!
下一部电影的作者在齐山遥望中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山下,江流永。淮山暗在江外。四句描写登山远眺的景色。虎狼犹梗,看中原的地方。“两句话指出金寇盘踞,中原陷落。“勾蠡规模非浅近,石傅事业真俄顷。“两句话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石勒、傅坚政权短命相比。“问问古今宇宙怎么样,没人省。三句话,歇拍一问,寄予厚望,期待效法越王勾践,表达对国事的关注。这句话慷慨而不消沉,悲愤而不衰沙作响,表现出悲壮豪放的风格。
吴潜的话,也常常吐露个人理想压抑的悲愤,如《满江红·送李御带贡》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这是他壮志未酬的自我写照。吴潜也可以诗,多为纪游,即事之作,有的也表达丈夫的勋业在安边(送曾阿宜往驻)抗敌抱负。除诗歌外,吴潜还有《履斋诗余》、《论语士说》、《许国公奏稿》、鸦涂集等,确立了他在南宋文坛乃至文学史上的地位。
南宋后期著名大臣吴潜的人生经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