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起兵,又称太原起兵,是太原留守后李渊起兵反隋的事件。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公元617年,随着圣旨的传来,李渊正式被任命为太原留守。到目前为止,李渊终于成为了真正的封疆官员。李渊完全掌握了整个太原地区的军政权力。
成为太原留守后,李渊更容易计划反隋的战争。当时,李世民一直和李渊在一起,帮助李渊控制军队。他是李渊最有效的助手。
然而,当李渊掌管整个太原地区,开始积极为下一次起兵做准备时,李渊遇到了一个小问题。
这个问题是:如何与下属明确自己想要叛逆的立场。
[img]450268[/img]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个问题不是问题,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反正他们都是李渊的下属,当时李渊成了太原最高官员,军队也掌握在他手里。直接说就行了。愿意和他一起造反,加官进爵;反对他,直接拉出来砍头!
假如李渊真的这么做了,估计还没等他正式起兵,坟头上的草都三尺高。
你知道,李渊当时想表达这件事,但叛逆!不要向你喜欢的女孩坦白。如果你不能,你可以在一起。如果你不能,你可以把它拉下来。当时,李渊周围有很多杨光安插在他身边的人。一旦李渊真的直接向大家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也许有人会假装同意,然后秘密通知杨光,或者干脆当场杀了李渊。
如果李渊想立即起兵,直接拉开姿势,这种方法可能是可行的。不管怎样,只要你同意,你就会去李渊的小偷船。即使你将来想倒水,你也做不到。但问题是,李渊的计划是在隋朝统治崩溃、权力增强、起兵之前再次猥琐发展一段时间。
你不能马上起兵,但很难向下属表达你的想法。
[img]450269[/img]
然而,这个问题最终被城府深厚的李渊解决了。李渊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和二儿子李世民打了一场比赛。
@ 当时,在太原地区,李渊作为太原的留守人,是最高官员。但两位副留守人,王伟和高俊雅,都是杨光派来监视李渊的。晋阳宫副监裴寂、晋阳令刘文静都是李渊的人。王伟和高俊雅当然不能为此而战。李渊能争取的是裴静和刘文静。
为了赢得裴寂,李渊次子李世民通过赌博逐渐接近裴寂。当关系足够近时,直接向裴寂表达自己的想法。刘文静和其他人,也是李世民,以自己的身份表明他们想开始军队。
这一步,真的很巧妙。
如果李世民站出来,即使出了问题,李渊也可以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李世民,他根本不知道。当时,李渊是太原最高官员。即使出了问题,李渊也可以暂时保住李世民的生命。
既能把自己想造反的意思传达给下属,又不用背锅。这个招数真的很棒。
然后,下一步就更让人目瞪口呆了。
李世民和裴寂摊牌后,两人反过来给李渊设了一个局,让李渊夜宿晋阳宫。晋阳宫是杨光的宫殿,里面的女人也是杨光的女人。@ 根据当时的法律,李渊是个外臣,晚上住在晋阳宫。李世民和裴寂迫使李渊和他们以这种方式叛乱。最后,李渊不得不半推半就同意了。
[img]450270[/img]
这样,李渊就相当于被迫造反。将来真正起兵后,杨光可能不在乎李渊造反的原因,但李渊的下属一定在乎。谁愿意和一个性格不好的反贼一起努力?
先后有两个程序,不仅把李渊从叛逆的恶名中挑出来,还把自己的意思传递给下属。李渊的城府真是深不可测。
然而,有一个小问题。在整个过程中,李世民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没有李世民,李渊就无法完成自己的计划。@ 后来很多史书也把太原起兵的规划功劳放在了李世民身上。而且,李世民后来支持这种说法是为了他的王位的合法性。
到了后世,这笔烂账就算不清楚了。
无论如何,夜宿晋阳宫事件后,李渊正式与下属摊牌,大家开始朝着那个辉煌的目标奋斗,各负其责。
然而,就在叛乱准备工作有序进行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事件打乱了李渊的布局。当时,山西北部有一名军官叫刘武周,杀害了当地官员,举起旗帜,直接叛乱。
刘武周的出兵让远在江都的杨光勃然大怒。杨光坚信,正是李渊无效的工作导致了刘武周的出兵。因此,杨光下令将李渊带到江都追究责任。李渊自然不去,但这相当于抗命和死罪,所以他只能提前出兵。
[img]450271[/img]
一方面,李渊要求李世民秘密招募士兵,并招募足够的军队。另一方面,李渊为两名副留守人员设立了一个局,诬告他们与突厥勾结并拘留他们。结果,两天后,突厥真的来了,李渊直接下令杀死两人。
到目前为止,李渊终于成为太原唯一的最高官员,再也没有人敢反对他了。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李渊彻底撕掉了所有的伪装。不管怎样,反对他的人已经死了。在这个时候,即使公开招募士兵,也没有人能对他做任何事。在短短一个月内,李渊筹集了数万支军队。再加上李渊手中的一些军队,李渊手下的军队突然超过3万支。
与此同时,晋阳宫副监裴静为李渊提供了足够的武器装备。这里有更多的解释。很多人都知道,杨迪皇帝登基后,他在各地建造了土木工程和宫殿。但事实上,这些宫殿不仅是杨迪皇帝快乐的地方,也是强大的军事堡垒。几乎每个宫殿都有许多武器和盔甲。
在裴寂的帮助下,李渊轻而易举地得到了晋阳宫的武器,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筹集到的军队,彻底武装起来。
如果没有裴寂,即使李渊能招募足够的士兵,也没有武器,更不用说足够的军事物资了。在这件事上,裴寂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后来,李渊对他也很感兴趣,直接让裴寂成为唐朝的首相。
[img]450272[/img]
有了士兵,有了武器,有了实际控制的领土,下一步,只需振臂一呼,完全宣布起兵。
617年7月,李渊在太原正式起兵,拉开了唐朝统一世界的序幕。
从李父子的经历中不难看出,李世民一直是李渊最有效的助手。当时,虽然李世民还年轻,但他帮助李渊做了很多事情,解决了很多问题。如果没有李世民,李渊可能不会起兵,但他必须遇到很多麻烦。在后人的许多记载中,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想法。但事实上,在李世民的背后,李渊实际上是真正的指挥官。
李世民的经历也给了我们一个灵感:如果父母真的很优秀,知识渊博,有时听父母的话可能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李渊和李世民是如何向下属指明自己想造反的立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