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有很多身份。他是一位神秘的军事大师,也是一位穿着法衣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往下看。
姚广孝(1334-1418年),幼名天禧,字斯道。祖籍河南开封,曾祖父随宋朝南渡时逃往江南,落户苏州长洲相城。姚广孝的爷爷和父亲都是乡间郎中,祖辈事佛积善,深受乡间尊敬。姚广孝十四岁时,父亲让他学行医,他不愿意学,他梦想当大官,做一些光宗耀祖的大事。他的父母并不认真,为了让他谋口吃饭,还是把他送到妙智庵,取法名道衍。从此,姚广孝成了一个真正的和尚。姚广孝出家后,跟着一位叫席应真的道士学习“阴阳术数学”,同时还学习兵法,很快就精通了佛、道、儒的学习。
[img]450244[/img]
学成后,他云游四方,广交名士,成为当时颇有名气的高僧。云游期间,姚广孝渴望走元初怪僧刘秉忠的路,辅佐明君,成就帝王之业。1375年,朱元璋诏取天下高僧,姚广孝以通儒被召留京师天界寺。这一次,为他进一步交官宦和高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382年8月,皇后马氏去世,朱元璋命令选拔天下有道高僧为诸王服务,为诸王念经祈祷。宗法师是元末明初著名的高僧,深受朱元璋的尊敬。在宗法师的推荐下,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迪召见了52岁的姚广孝。两个人一交谈,竟然很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朱棣请姚广孝出山帮忙,姚广孝毫不犹豫,欣然答应。洪武二十五年,也就是1392年4月,王子去世了,皇储的位置变成了空缺。
[img]450245[/img]
1392年9月,在翰林学士刘三五的建议下,朱元璋立年仅十岁的朱云文被指定为明朝未来的接班人。小侄子做皇太孙,诸王根本不把小屁孩放在眼里。朱元璋死后,朱迪带领军队前往南京参加葬礼。出乎意料的是,朱云文送来了一个法令,以防止燕王前往北京表示哀悼,并命令他立即带兵返回封地。朱棣很生气,但此时仍听取姚广孝的建议,强压怒气带兵返回北平。朱允炆即位后,姚广孝煞费苦心,以相面、占卜等方式不断诱导,对当时的情况进行了精辟的分析。朱迪终于被说服了,决定出兵夺取明朝王位。1399年7月,燕王正式起兵,燕军一路破关拔城,来势凶猛,全国震动。
此时,姚广孝的战略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他的计划下,他于1399年8月打了一场真战,1399年8月至11月打了北平战,1400年4月打了白沟河战,1401年2月至3月打了夹河战,1401年3月打了沱沱河战。1402年5月,一路战斗,到达长江北岸。根据姚广孝的策略,燕王朱迪抛弃了朱允文在北方部署的重兵,穿插在军队薄弱的地区。短短四五个月,他就攻入长江北岸,离朱允文的朝廷只有一条河。至此,建文帝朱允炆惊恐失措,无计可施。同年6月,燕王朱迪挥师从瓜州渡长江,建文帝政权的顾王朱、大将李景隆等开城投降,京师随后坠落。燕王朱迪进入京师,终于夺取了明朝的政权,成为了大明朝的皇帝,定年号为永乐。
在朱棣即位后,姚广孝自然受到青睐,他被授予僧录司左善世。1404年4月,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并恢复了他的姓氏,赐名广孝。太子少师是当时文臣的最高水平,是正宗的二品,还是实职,可见朱棣对他的重用极为重要。说到这里,你可以理解,如果明朝没有姚广孝点火风扇,朱迪本人很难下定决心发起“靖难之战”,他根本不会成为明朝的皇帝!
姚广孝原本是个僧人,为什么要成为朱棣的军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