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春耀写给朋友的《乡兵议》的序言中,黄春耀谈到了他对乡兵和保甲的看法。他认为,训练乡兵辅助官兵,留下筹集的费用来支持乡兵,保护乡兵,保护乡兵。这不是强兵拯救国家的好方法。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往下看。
他从来没有参加过官场,但他也反思过历史上的军事教训。他还和齐曾一起去县武场观看乡镇士兵团练。他受到士气高涨的鼓舞,对家庭防卫充满信心。除了自我完善,他认为他还可以借兵。他想到了占领东南沿海地区的郑志龙,这是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
当然,他并不是第一个这么认为的人。当他遇到钱谦益时,他讨论了情况,才知道钱谦益早就有了这个意图。钱谦益正在写一篇关于朝廷的文章《请调用闽帅的建议》,建议朝廷向福建郑志龙借兵。钱谦益认为,只要郑志龙的强大水手能从张献忠手中夺回长江堡垒,他就能捍卫首都,抵抗清朝人民。
[img]450918[/img]
作为郑芝龙之子郑成功的老师,钱谦益以自己的影响力,一方面尽力邀请郑芝龙,另一方面上书皇帝。黄春耀完全同意钱谦益的想法,用“英雄所见略同”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事实上,朝官对借兵郑芝龙的想法各持己见。郑芝龙虽然实力雄厚,但他是海盗,没有政治忠诚度。既然十几年前能接受明朝的招安,谁能保证他不会向清朝投降?事后证明借兵郑芝龙不是明智之举。几年后,郑芝龙真的投降了清朝,这是后话。
毕竟黄淳耀是个书生,有很多时候他做不到。他擅长诗歌和书法,有报国之志和忧国之心,但他对国家所需的生存能力知之甚少。回到嘉定后,他和苏渊等人去县政府讨论政治事务。当人们谈论水利、钱粮等实践时,他感到无能为力,羞于知道的太少。即便如此,像黄淳耀这样的学者也是少数。
朝政混乱
江南北,没有人不谈兵事,但大多数人的情况更像侯岐写信给朋友时描述的那样:“士大夫慢慢嬉戏,急张皇,总是不真实。“岐曾引用唐代诗人杜牧的话说:“这个说法不是我的事,另一个说法不是我的事,也就是说,我什么都做不了。“事与自己无关,高高挂起。总有一天,事故发生时,没有人能逃脱。此时侯钰曾,身体再次陷入病痛,一度咯血,脚疮也复发,走路不方便。他筋疲力尽,再次要求上级辞职,再次未经批准。
冬天,他躺在病床上,再次要求辞职。长长的疏文充满了恳求、悲伤和紧迫。这至少是他第四次要求。这一次,上级终于答应向朝廷报告。不幸的是,他的疏文还没有送到崇祯皇帝手中。皇帝对他的新任命已经传来,他被提升为顺天府城。顺天府城是北京政府的副职。它是四种产品。顺天府的权力仅次于知府。
由于北京官场朋友郑三俊的推荐,崇祯皇帝对他的信任,他可以晋升为顺天府丞。他至少赢得了崇祯皇帝的两次面对面的奖励。复社领袖吴昌贪污案发生后,他的清白和中立使他免于批评,赢得了皇帝的信任。面对绝佳的晋升机会,庾曾经不感兴趣。朝政混乱,不言而喻。崇祯皇帝在位不到17年,取代了50名内阁大学士、14名兵部尚书,包括侯加的好友文震孟,杀死了7名总督和11名巡抚,这绝不是太平繁荣的象征。
侯洞曾经可以看到,不仅朝廷不和平,而且周围也有骚乱。1643年底,当他即将卸任嘉兴兵备道时,浙江东部发生了“许都之乱”。当地豪强许都为母亲大办丧事时,成千上万的人前来吊唁,被敌人诽谤。徐都公开起义,攻克义乌和东阳,囚禁了两县的县长。许都起义的“豪侠”色彩,聚集了更多乱民,引起了官绅的担忧。洞曾只能安定下来,整理装备,严阵等待。
“许都之乱”
他向下属寻求混乱的策略,下属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人说他们以德服人,有人说他们是我用的,他们的语气充满了沮丧。他曾经笑过,摇摇头让他们离开。学者的软弱和天真让他想起了“竖儒”的蔑称。浙江巡视按照左光先召集本省官员讨论混乱的策略。在她卸任之前,她向左光推荐了许多有军事天赋的候选人,包括绍兴政府推送官员陈子龙。
他向左光先提出了一个软硬兼施的解决方案,“要压重兵,密谍其魁,和他做爱,事情还可以。”。陈子龙还认为,国家迫切需要军队,徐都本人很有才华,应该专注于抚养。然而,左光先并没有听从侯东和陈子龙的建议,最终斩首了徐都和他的60多名下属,引起了徐都旧部更大规模的抵抗。
[img]450919[/img]
在回家的路上,洞听说了“徐都之乱”的处理结果。当他与同事沟通时,他同意左光先的做法,认为这不仅拯救了浙江,而且恢复了整个江南的平静。私下里,他一定更清楚地看到了危急情况。此前,当洞曾为左光先写序言时,他引用了唐朝著名大臣魏征的话。魏征告诉唐太宗李世民,他宁愿做一个好大臣,也不愿做一个忠诚的大臣。
若政治清明,他也更愿意做好臣。左光显然没有成为一个好大臣。他自己?浙江的骚乱暂时平息,遥远的西北地区出现了更大的骚乱。也许侯家的公公顾咸正想给朋友写信,但从西北到江南的路已经不通了。1643年,朝廷任命孙传庭为兵部侍郎,总督陕西,消灭西北起义军。当时,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主力在河南。朝廷多次敦促孙传庭到开封攻打起义军。据说孙传庭的团队守卫西安,他们被瘟疫折磨得虚弱。他们没有足够的食物和精锐的武器。军令不断传来,孙传庭迫不得已,只能从命。
盗匪猖獗
顾咸正听说孙传庭将带兵出潼关,赶紧写信,劝他不要出关。自古以来,潼关就是中国西北部的重要军事场所。它北连黄河,南连华山,形成横贯东西的狭窄通道,是陕西通往中原的必经之地。潼关口被高大的城墙封锁,形成易守难攻的堡垒。坚守潼关,可以让西安府所属的整个关中易守难攻。
守住以关中为主体的西北地区,守住了朝廷反击清朝的大后方。顾咸正无数次站在华山上俯瞰大地,深知潼关的战略地位,明白贸然出关一定会带来危险。他写信给孙传庭,劝诫他:“出关安全关系全秦,全秦安全关系全世界。他引用了《孙子兵法》中的名言,“兵无选锋,说北”,没有良兵,以弱击强,如卵击石,必败。在他看来,出关后战败的后果不堪设想,“万一虚跌,将不止三秦之忧”。
孙传庭没有采纳顾咸正的建议,不是因为他不愿意采纳,而是因为朝廷的巨大压力让他情不自禁。作为兵部侍郎,不远处河南盗匪猖獗,他不能躲在陕西闭门。
结尾
无奈之下,他只能带领虚弱的官军东出潼关,一路走向开封。之后,顾听到西安失踪的消息。原来孙传庭进河南后,李自成带领一万大军迎战。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斗,孙传庭的队伍切断了粮草,回到陕西,却被李自成一路追击,直接攻下西安。孙传庭本人也在包围马革。
为什么孙传庭失败了?只是因为自己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