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秦始皇选择修建长城而不是一举消灭匈奴?

秦始皇选择修建长城来抵抗匈奴的最大原因是匈奴太分散,太麻烦了。秦始皇并没有派军队去打匈奴。秦始皇统一世界后不久,秦始皇就要求孟田率领秦朝最精锐的军队进攻匈奴,打败匈奴。

要说清楚这件事,我们必须从匈奴的历史开始。

历史学家对匈奴的起源没有明确的结论。然而,根据历史记载,匈奴人是夏朝皇室的后裔。夏朝灭亡后,夏朝皇室被流放到北方草原,后来与当地人通婚,最终形成匈奴人。

@ 匈奴人从诞生那天起就一直生活在草原上,过着逐水生草的生活。

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这种生活可能会感到非常浪漫。但对古人来说,却大不相同。古代游牧民族真的靠天吃饭,对天时的依赖程度甚至比农耕文明还要严重。如果农耕文明偶尔遭受一年的干旱或洪水,它可能会以往年积累的食物和一些野生食物生存。然而,一旦游牧民族遭遇自然灾害,草原上的颗粒就没有收获,牲畜很快就会饿死,没有食物的人自然活不了多久。

@ 北方游牧民族一旦遭遇自然灾害,无法生存,唯一的选择就是南下抢劫。

[img]449109[/img]

后来,随着文明的逐步发展,中原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时期以后,中原几乎完全被几个强大的诸侯国控制。北方的几个诸侯国越来越容易战斗。这些游牧民族越来越难南下抢劫。从战国末期到汉初,原本分散的匈奴逐渐统一起来。

对于中原文明来说,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国家越来越富裕。如何防止游牧民族南下抢劫也成为一个难题。

战国时期,北方几大强国。比如燕国、赵国、秦国等诸侯国,几乎都选择了同样的方法。

修边境墙。

用修墙来阻挡敌人似乎很愚蠢。尤其是在现代人眼里,无论墙有多高,总有办法翻越过去。与其努力修建边境墙,不如直接摧毁敌人。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在这个问题上,古人的智慧并没有那么低。

@ 战国时期的长城与我们今天看到的雄伟的八达岭长城大不相同。甚至可以说,这完全是两个概念。战国时期的长城实际上只是一堵用土堆积的矮墙。在大多数地方,可能只有半个人高,这几乎不能保证马不能轻易穿越。这就是土壤堆积的原因。这堵城墙的质量特别差。用一点力气就可以把它砸碎。

[img]449110[/img]

但正是这种低矮的城墙,却成了游牧民族的噩梦。

,从建造开始,这些城墙的目的不仅仅是用城墙挡住敌人。最重要的目的是传递信息和稍微阻止它们。

你知道,战国时期不像现在,没有手机、电报等等。如果你想传递信息,你只能依靠人力。@ 在没有城墙的情况下,游牧民族可以悄悄地南下,然后迅速抢劫一个地方,然后迅速逃跑。这个消息传播得太慢了。当诸侯国得知这个消息,然后派兵围剿时,他们已经跑回草原了。

但是有了这些矮墙,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要突破矮墙,就不可能无声无息。当这些游牧民族破墙时,会发现周围的哨所,然后迅速点亮烽火台。在信息传递缓慢的古代,点燃烽火台的方法传递信息相当快,很快就可以传回中国。得知消息后,边境驻军将出动,向游牧民族突破的地方进攻。当游牧民族终于破坏了城墙,进入中原,等待他们的是一支随时准备进攻的精锐军队。

@ 其实主动出击也是不现实的。

[img]449111[/img]

就兵力而言,中原文明一直处于优势状态。但是,如果你想进入草原,清理那些游牧民族,难度就大不相同了。春秋战国时期,没有现在的高科技,没有北斗卫星在天上指路。进入草原后,很难在草原上找到游牧民族的主力军。此外,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生活相当分散。要清理草原上所有的游牧部落,恐怕比统一中原更难。

此外,即使草原上的所有部落都能被清理干净,只要那个地方还在,不会花很多年,其他民族就会来到这个地方,成为一个新的游牧民族。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建造城墙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似乎是最愚蠢、最耗费人力物力的方式,但也是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

@ 秦始皇统一世界后,原本分散的各国城墙相继连接,最终形成了一座绵延数千英里的长城。

随着这座长城的出现,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开始完全悲伤。最初,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所有国家都有城墙,但至少彼此之间留下了一些差距。这些游牧民族可以通过这些差距进入中原。但长城建成后,边境变成了铜墙和铁墙,不能南下抢劫。

@ 这时,匈奴人只剩下一个选择。

一起去抢劫。

如果匈奴人团结起来组成一支军队。这样,即使在突破长城时,边境守军也会发现它。当边境守军来临时,少数守军仍然无法击败他们。当你击败边境守军时,你可以继续南下抢劫。由于人数众多,你现在可以直接攻击一些更大的城市,收获更多。

匈奴内部几乎在秦朝统一世界的同时,也在迅速统一。一个强大的游牧文明开始逐渐孕育。

秦始皇都知道这些事情。

然而,秦始皇并不害怕。

相反,这实际上是秦始皇想要看到的。

[img]449112[/img]

对于强大的秦军来说,消灭匈奴最困难的不是战斗,而是如何找到敌人。过去,匈奴人分散在各个地方,发现它们太麻烦了。但现在匈奴人已经统一起来了,但更容易找到它们。

因此,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统一天下数年后,秦始皇派将军蒙田,带领30万精锐边军北上进攻匈奴。@ 蒙田在草原上击败了匈奴人,将匈奴人赶出了河套地区。与此同时,在击败匈奴主力后,秦始皇也开始抓紧时间,将北方的长城完全连接起来,建造数千英里的长城。

从某种意义上说,秦始皇的选择也为后世绝大多数中原王朝做出了选择。后世大多数中原王朝在面对北方游牧民族时,一般都会采取依靠长城抵抗的方式。但与此同时,长城的出现也彻底改变了两大文明的历史走向。蒙田将匈奴赶出河套草原后不久,匈奴内部出现了一位名叫冒顿的首领,将整个匈奴完全统一起来。后来秦朝灭亡,汉朝建立后,冒顿曾带领匈奴军队围困汉朝高祖刘邦,从而拉开了汉匈数百年的残酷战争。


为什么秦始皇选择修建长城而不是一举消灭匈奴?为什么秦始皇没有一举消灭匈奴,而是选择修建长城?

,,,,,,

  • 秦始皇手下有几个得力大将?这些得力大将是谁
  •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具有划时代的人物,千百年来有无数人对他所建立的功绩顶礼膜拜,也有不少人对他的暴政...

  • 揭秘:秦二世胡亥与公子扶苏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
  • 胡亥的即位完全是赵高为了自己专权而一手策划的,在秦始皇的众公子中,胡亥论才干绝对不够即位的资格。他的长兄扶苏是最优秀...

  • 蒙田横扫匈奴,却成了宫廷斗争的陪葬品
  • 秦朝一代著名将军蒙田将军给世人的印象是,他扮演了匈奴和修长城的武夫角色。历史上的蒙田将军真的是这样一个人物吗?这只是...

  • 徐福简介 徐福生为秦始皇东渡求药简介
  • 徐福,即徐市,字君房,齐地琅琊(今江苏赣榆)人,秦朝名方士。他博学多才,熟悉医学、天文学、航海等知识,同情人民,乐于助...

  • 揭秘:为什么残忍的秦始皇后悔杀了一个男人?
  • 韩非子是法家的大师。以法术为核心,总结了商鞅的智慧,如谨慎、申不害等,补充和完善了法家思想。然而,他被他的同学李斯伤...

  • 秦始皇是谁?她真的是兵马俑的主人吗?
  • 米月是秦始皇的谁?米月是秦始皇的高祖母。她听政治,掌管秦国国政41年。米月坚持商鞅变法、改革和国家统一。她让秦国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