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商人地位很高,当时商人承担了货物流通的任务。如果你不尊重商人,你就把你的国家和其他国家隔离开来,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秦朝以后,随着国家的统一,虽然商人仍然承担着货物流通的任务,但他们的流动性和控制财富对国家的统治构成了威胁,导致后来的统治者开始选择压制商人。
要说清楚这一点,我们必须从中国商业的发展历史开始。
商业的出现始于原始社会。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原始人开始有吃不完或用不完的东西,导致生产剩余。既然有剩下的,我们就想用自己的东西和别人交换,换取自己更需要的东西。
于是,商业出现了。
[img]449102[/img]
当生意第一次出现时,它只是以物易物。然而,随着这种交换行为的增多,人们逐渐发现,以物易物并不是最好的交易选择,因此货币开始逐渐出现。随着货币的出现,商人开始作为一种职业出现。
商人存在的意义在于加快商品流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步提高,每个人的职业区别越来越详细。如果普通人在交易上花费大量时间,得不偿失。@ 商人的存在成了必要的事情。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都不认为这个职业有问题。特别是进入奴隶制社会后,生产资料进一步丰富。对于上层奴隶主来说,剩下的东西越来越多。事情越多,交易就越频繁,商人的职业也开始发展得更快。
后来,在周朝,人们发现商朝的许多遗民似乎更擅长做生意。从那时起,商人的名字开始指责那些通过商品交易获利的人。
[img]449103[/img]
但是,我们在这里要注意一件事。事实上,奴隶制时代的商人大多属于官商。当时社会处于奴隶制状态,天子的地位最高,然后根据不同的阶级逐渐排列。当时很多商人都是奴隶,和负责种田做工的奴隶没什么区别。商人以村社组织的形式存在,不仅负责帮助高层贵族提供物资,还负责平民甚至奴隶之间的贸易交流。
说白了,这个时候的生意主要是为了满足那些高层贵族的需求。只有这些贵族才有剩余的生产资料。至于那些奴隶,连自己都属于奴隶主,自然没有剩余的生产资料。
在这种制度下,市场虽然是交易的地方,但却是为了为贵族提供服务。@ 政府垄断了整个市场。除了商业,工业也是如此,都是为了贵族服务,都属于政府直接管制。
@ 这一制度后来被称为“工商食官”制度。
然而,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落,各大诸侯国开始崛起,井田制度也开始逐渐瓦解。商人的地位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各大诸侯国崛起后,彼此之间的隔阂开始越来越高,贸易也开始逐渐变得困难。特别是井田制瓦解后,普通平民也开始拥有土地,拥有剩余的生产资料,需要贸易。这样,贸易量激增,商业蓬勃发展。
此时,原来的“工商食品官员”制度已不能再满足每个人的需求。许多普通人也开始加入商人行业,开始从事商业。
[img]449104[/img]
此后,随着各国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铁器的逐步推广。交易的东西越来越多,商业活动越来越多,商人的地位也开始逐渐提高。
对于这些变化,不同的国家开始采取不同的对策。例如,齐国重视工商业,实施盐铁垄断,率先开始强大,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国家。在接下来的几百年里,商业的蓬勃发展开始影响国家的兴衰。
例如,在齐国崛起的过程中,周围有一个称为衡山国的国家,非常强大,特别是锻造武器的技术,非常发达。如果你攻击衡山国家,它必然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在关键时刻,齐国人民使用了一场商业战争来完全解决衡山国家。
首先,齐国从衡山国购买了大量武器,然后将消息传遍了所有国家,以炒高武器的价格。武器价格上涨后,衡山国的大多数人开始锻造武器,没有人再种植土地。然后齐国开始炒高粮价,使粮价飙升。所有国家都开始向齐国出售粮食。
当这些事情完成后,齐国突然宣布停止从衡山国购买武器,并与其他国家沟通,称衡山国恶意提高武器价格。这样,每个人都不再购买衡山国的武器,此时衡山国内没有人种粮食。没有武器和食物,只剩下钱了。然而,当衡山国的人们拿着钱想去齐国买食物时,齐国并没有卖掉它。
被齐国这样折腾后,衡山国也彻底完成了,不久之后就被齐国兵不血刃吞并了。
春秋战国时期也有很多类似的事情。正是这些事情让每个人都意识到商业的重要性。@ 所有国家的国王都开始争相提高商人的地位。就这样,一些著名的大商人开始逐渐出现。例如,被后人尊为财神的陶朱公范蠡就出现在这个时候。
战国时期以后,一些大企业变得富有,掌握了足够的财富,甚至影响了国家的兴衰。最著名的是战国末年的吕不韦。吕不韦最初是卫国的商人,但他投资了秦国的公子,最终成为了秦国的首相,并为秦国统一世界做出了很多贡献。
在秦朝统一世界之前,商人的地位达到了顶峰。
然而,随着秦始皇逐渐统一世界,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img]449105[/img]
此时,世界已经统一,这些拥有巨大财富的商人仍然拥有巨大的财富。如果你掌握了财富,你就有足够的力量去做很多事情。这些商人的存在严重威胁到秦始皇的统治。
此外,世界统一后,各国的贸易壁垒不复存在。如果商人想做生意,他们只能在中国做生意。至于国外,在很长一段历史上,中国周围没有平等的贸易对象。国内生产的材料完全可以满足国家的经营需要。
此时,商人已经成为一种多余的存在。虽然他们仍然承担着商品流通的任务,但他们自己的流动性和巨大财富的威胁让后来的皇帝感到不安。
@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后世大多数皇帝都开始压制商人。商人的职业特征注定比工人或农民更容易赚钱。为了限制商人,后人开始想出各种方法。例如,限制商人的政治地位,不允许商人穿好衣服,不允许商人的后代参加科举考试等。
进入封建时代后,商人的地位开始逐渐被统治者压制,最终不再是先秦时期的高度。
探索中国商业发展的历史,为何秦朝建立后商人的地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