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代表着战国七雄格局的正式开启。有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吧!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分封制的缺点。与此同时,晋齐的政变也标志着奴隶社会及其统治思想消失,中国的封建社会思想逐渐形成。
三家分晋:韩、赵、魏共同瓜分晋国
周朝分封制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周天子将土地分配给王室的子女、英雄或古代皇帝的后裔。封地被称为“诸侯国”,而统治封地的君主被称为“诸侯国”。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分封清医生,清医生将土地和人民分配给士兵。这样,分层分封,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严格的“天子-诸侯-清医生-士”的统治结构。
在这种统治模式下,周天子作为周朝名义上的统治者,实质性统治的土地极其有限。诸侯虽然只代表天子守卫各方,共同尊重周天子,但实际上掌握了一定的土地和军队。诸侯一旦坐大,周天子就别无选择。同样,诸侯虽然是封国的统治者,但由于掌握了足够的土地和人口,一旦他们坐大,诸侯的统治就会岌岌可危。
[img]446456[/img]
春秋时期,随着长期的争霸战争,许多小诸侯国逐渐被大国吞并。在这些战争中,清医生作为战争的主力,开始逐渐坐起来,扩大土地和人口,导致诸侯权力下降。这些清医生为了巩固自己的力量,积极的外国战争,所以他们的力量越来越大。
晋公室实际上已经失去了统治力
从晋国到春秋末期,君主的权力逐渐下降,实权落入韩、赵、魏、智、范、中国银行六家卿医生手中。此外,还有英、栾等大家族。他们有相对独立的领土和武装力量,不断地互相攻击,争取权力和利润。其中,范和中国银行相继被摧毁,其余四位清医生中智家势力最大。
在智伯瑶执政期间,为了彻底消除内部斗争,使晋国恢复霸主地位,与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逐一讨论,要求各家将土地和人口归还晋公,恢复晋公对晋国的控制。然而,人们是自私的。韩、赵、魏三家自然不愿意拿出土地,但这三家并不团结在一起。因此,韩康子首先将土地和人口割让给了晋公。魏桓子看到了这一点,也割让了土地和人口。只有赵襄子死了。
前455年,为了惩罚赵,智伯瑶率领韩魏的军队攻打赵家,而赵家则坚守晋阳城。经过两年多的激战,直到智伯瑶灌进晋阳,双方才分不清胜负。赵襄子看到城里没有保障,就派张孟去游说韩康子和魏桓子,说服他们一起对抗智氏。
由于韩康子和魏桓子的反击,智伯瑶全军覆没,自杀。随后,韩、赵、魏三家共同率军攻打智氏,杀死智伯家族200多人,平分智氏所有土地。晋出公怒之下,向齐、鲁共同借兵讨伐三家,却被韩、赵、魏三家共同击败,死于逃亡。于是,韩、赵、魏三家分割了晋国公室的土地,留下了姬骄。
[img]446457[/img]
前403年,韩、赵、魏派使者拜访周烈王,要求周天子把自己封为诸侯。此时,周天子已经失去了对世界诸侯的统治力,所以他做了一个顺利的人情,正式将这三个家庭封为诸侯。晋国灭亡,韩、赵、魏取而代之。
田氏代齐:田家击败其他家庭夺取大权
事实上,田氏代齐的灭亡模式与晋国完全相同。清医生坐大后取代了诸侯的地位。田氏原本是陈国公族,后来因为服侍齐国国君而在齐国立足。经过长期的传承,和晋国一样,国君的权力开始逐渐下降,形成了吕氏、高氏、国氏共保姜姓的局面。当时,田氏的势力仍然相对较小。
前545年,田氏联合鲍氏、栾氏击败了执掌齐国国政的庆氏,于是齐国改为栾氏、高氏执政。然而,栾氏和高氏也在争权夺利。
532年前,田利用栾与高之间的矛盾,与鲍分别击败栾、高,召回流亡的公子孙女归还原封地财产,得到公民的支持,
前489年,齐景公去世,齐国公族国和高二立公子为君,田先后击败国和高二,另立公子阳生为君,自立为相。到目前为止,田开始掌管齐国的国政。
前481年,田恒杀死了齐简公和许多公族,建立了另一个齐平公,进一步控制了政权,并以“修行奖励”赢得了人民的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除了齐康公。公元前386年,田和放逐齐康公在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去世,姜姓齐国绝祭。田氏仍以“齐”为国名,历史上被称为“田齐”。
[img]446458[/img]
@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其实是清医生通过发展壮大夺取诸侯权力的过程。不同之处在于,晋国被三位清医生取代,因此分为三个不同的国家;齐国由田家夺取权力,并延续了“齐”的国号。事实上,田齐时的齐国与原来的齐国无关。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在历史上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