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战国赵国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赵国和韩国被称为“三晋”,其中赵国的实力最为突出。在赵武灵王时期,胡服骑射的实施使赵国成为东方六国中最强大的存在。如此强大的诸侯国,还有廉颇和李牧四位著名将军,为什么最终被秦摧毁?让我们来看看赵的发展历史。
[img]444322[/img]
胡服骑射塑像
01
为什么赵国从山东六国之首走向衰弱?
赵国从成为诸侯国到灭亡,经历了181年。从晋国开始,“三家分晋”分裂了最大的板块。赵武灵王继位时,胡服骑射后,攻灭中山国,击败西北游牧民族和狄人,使其领土延续数千英里,成为山东六国之首。
赵惠文王即位后,赵国仍能人辈出,领土急剧扩张。直到上党县归属问题爆发的长平战争和长期对抗,秦坑杀死赵国40万中风,强大的赵国才受到严重打击。
由于长平战争割地合同未能履行,秦赵再次爆发邯郸战争。即使魏楚战败秦国,赵国也残败不堪,实力急剧下降,再也无法与秦国抗衡。从那以后,诸侯国只能经常以合纵的趋势抵抗秦的攻击。
[img]444323[/img]
02
长平战争期间,赵孝成王临阵换将
长平之战对赵国有着深远的影响。让我们来看看赵国为什么在长平之战中失败。赵孝成王期间,由于上党郡的归属,与秦国在长平爆发战争。
廉颇将军采取坚壁清野的军事战略,与秦国主将王米僵持了三年。在这种情况下,两国消费巨大,物资匮乏。这时,赵孝成王焦虑不安。长期的对抗使他怀疑廉颇。因此,他把廉颇换成了赵括。秦国得知赵国将军后,也偷偷把王米换成了白起。
上任的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万万不如廉颇身经百战,到达前线后转守围攻,中了白起的谋略,让赵军40多万士卒被坑杀。
而且不管赵括是否真的实力低下,光靠赵孝成王换将就极其不合适。临阵换将自古以来就是兵家的禁忌。这场惨败也让赵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03
赵悼襄王不用廉颇
廉颇在与魏国战争夺取繁阳后,被乐乘取代,一怒之下鞭打乐乘离开赵国,逃到魏国大梁。
来到魏国的廉颇没有得到魏王的信任和重用,所以他想回到赵国。赵悼襄王想重新任命廉颇,因为他多次被秦国包围和镇压。
赵悼襄王派使者到大梁考察廉颇能否担任干事。与廉颇关系不好的郭凯用大笔钱贿赂使者。使者虚报廉颇的情况,让赵悼襄王觉得廉颇老了,不堪重任,就不再叫他了。
[img]444324[/img]
04
井星之战中,李牧被赵王迁设计杀害
赵孝成王换廉颇是第一件蠢事,让赵国入狱,赵悼襄王不用廉颇是第二件蠢事,那他孙子赵王迁做的第三件蠢事就是杀李牧。
李牧早期在赵国北部与匈奴作战,十多年来一直不敢南下。后来,秦国派桓攻击赵国,继续消耗赵国的国力,准备一举摧毁赵国。
廉颇离赵后,赵国紧急派往北方的李牧。李牧一来,就采取了与廉颇相同的军事战略,无法坚持对抗桓公。
李牧一来,桓迅速被打败。秦王嬴政随后派王坚再次攻打赵国,收购赵臣郭离开时赵孝成王与李牧的关系,并设计杀害李牧。李牧死后,王坚攻打邯郸,俘虏了赵王迁。赵国大败,国破家亡。
廉颇和李牧知道秦国的利益,采取同样的军事战略。我们可以认为,如果廉颇和李牧的重用仍然有能力翻身,但三代赵王注定要失败。
[img]444325[/img]
如果说韩国的灭亡是地理原因,常年被邻国攻击导致无法发展,那么赵国的灭亡完全是君主的无能。秦国历经六代英雄,造就了它的不可战胜,赵国的三代昏君使国家毁灭。
赵国实力雄厚,廉颇、李牧 赵国是如何被秦国消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