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推动的“胡服骑射”不仅增强了赵的国力,而且彻底颠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方式。自“胡服骑射”以来,以战车为主的战争模式很快成为过去。
在赵武灵王的治理下,历史上的赵国,在最鼎盛时期,攻灭了中山国,向北尽收胡地,为赵国扩地万里。而且,赵国凭借变革带来的优势,很快就建立了当时强大的骑兵部队。在战国中晚期,赵国凭借自身蓬勃发展的国力,一跃成为三晋霸主。后人梁启超称赞赵武灵王为中国彼得大帝。但即便如此,强大的赵国,最终还是无法逃脱毁灭的命运。那为什么呢?
[img]443114[/img]
@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虽然赵武灵王的改革在短时间内使赵国强大,但“胡服骑射”也有自己的局限性。虽然“胡服骑射”引领了军事变革,但这种变革并没有上升到赵国的军事制度上。当列国开始组建骑兵时,赵国的优势也开始慢慢流失。特别是战国末期,赵国骑兵部队的存在对列国构成了太大的威胁。
[img]443115[/img]
由此可见,仅仅改变战争模式并没有使赵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而且赵国可以依靠“胡服骑射”,并立于强国之列。事实上,齐、魏、秦等国的激战也与战国中期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在赵武灵王灭中山,吞并胡地时,列国都保持着高度的沉默。@ 对赵国来说,骑兵的优势只是一方面的优势,对于这种高机动性兵种的出现,并没有完全影响战国历史的整体走向。
与此同时,赵国强大起来后,终于未能逃脱毁灭的命运,与秦国的崛起有很大关系。如果以秦赵长平之战为终点,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当时两国都是强国,但赵国的实力总体上与秦国有很大差距。与后起之秀赵国相比,秦国的商鞅变法,到了长平之战,变革的成果已经沉淀了秦国四代君主。到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对外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张力。
[img]443116[/img]
而且,在秦昭襄王时期,秦国的土地面积也大幅扩大。而且,以耕战为主的国策,最终使秦国成为远迈六国的存在。虽然赵国对秦国来说有些棘手。但如果对比双方的基本实力,就会发现赵国的整体实力与秦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长平战争最艰难的过程中,赵国曾经陷入粮食短缺,而秦国依靠巴蜀地区的粮食来避免粮食危机。
由此可见,赵国与秦国在农业生产等诸多硬性指标面前还有很大差距。“胡服骑射”后的骑兵优势不能算是长期优势。当秦国拥有自己的骑兵部队时,赵国的优势迅速流逝。在长平之战中,当秦赵双方真正竞争国力时,赵军陷入了消费的局面,最终赵军贸然出击,使赵国再也无法阻止秦国灭亡六国。
为什么胡服骑射给了赵国骑兵的优势,最终输给了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