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将军徐达和春北伐花了十个月时间征服了元大都,标志着元朝在中原统治的权力完全结束。有兴趣的读者来看看!
这时,元顺帝带着身边的残余部队匆匆逃到沙漠,历史上称这支力量为“北元”。关于这一政权存在的时间一直存在争议,传统观点认为北元和明朝一直存在,直到清朝的崛起彻底摧毁了北元政权。北元与明朝是第三次南北对峙,对此并不十分认可。捕鱼儿海一战以来,北元无法形成对明朝构成威胁的统一力量。
011:按照传统说法,第三次南北对峙与前两次明显不同
自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来,他就开始了对元朝的详细攻势。由于一切部署得当,北伐军队仅用了十个月就征服了元大都,因此元朝彻底灭亡。然而,元朝的统治者不愿意这样失败,带着残余部队一路向北逃回沙漠。
从洪武初年到洪武末年,元朝的残余势力不断南下,试图恢复元朝。然而,明朝建国初年,双方都赢得了许多战争。直到洪武21年,朱元璋命令著名将领蓝玉带着数万军队离开长城,一劳永逸地解决北方边境问题。
蒙古骑兵擅长游击战术。不要说明军在草原上打败了敌人,甚至不知道敌人的具体位置。看到军队即将徒劳无功,蓝玉此时打了退堂鼓,身边的副将劝他再忍。几天后,侦察兵在不远处发现了许多北元士兵活动的轨迹。蓝玉拍板下令部队埋锅做饭,此时北元士兵毫无准备。明军就像天兵下凡一样,北元军队基本被一网打尽。
捕鱼儿海战争结束后,明军收获颇丰。此时,北元被打得四分五裂,瓦拉和鞑靼两个部落在与明朝对抗200多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瓦拉是由北元强臣分裂的西蒙古,鞑靼是由蒙古黄金家族后裔建立的东蒙古(蒙古汗大多是傀儡,没有实权)。
[img]442576[/img]
我们都知道,明成祖朱迪登基后,为了彻底解决蒙古边境问题,五征蒙古壮举。草原上的蒙古骑兵知道朝廷军队的力量,瓦拉和鞑靼人相继向明朝屈服。几十年后,瓦拉出现了这样一个英雄,仍然没有办法打败明朝。
传统观点认为,明朝和北元是第三次南北对抗,所以简单地比较前两次会发现明显的差异。首先,蒙古的残余力量活动非常有限,大约在长城以北。但明朝曾经在长城北部设立了许多卫生中心,即使在奴隶干部被撤销后,余伟仍然存在。
看看明朝,它通过军事和政治手段控制了西藏,并成立了乌斯藏首都。早在五代时期,离开中央政府管辖的越南也在永乐时期正式纳入中国地图(宣德时期的损失是后来的事)。洪武永乐时代与汉唐时期相似。当时,明朝正在蓬勃发展,没有必要在边境安排驻军。
无论是统治地区还是影响力的各个方面,明朝都是当之无愧的统一王朝。另一方面,即使在清朝崛起之前,蒙古部落也分裂了。在清朝灭亡蒙古期间,明朝200多年的政策压制密切相关。另一个北元统治者没有成为皇帝,这与前两次有明显的本质区别。
022:说白了,土木之变庚戌之变成了一种批评,无非是利益
[img]442577[/img]
明朝最受批评的地方是土木工程和庚戌变革,一个发生在明朝的前中期,另一个发生在明朝的中后期。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明朝这么牛,为什么会有类似北宋靖康的土木工程和庚戌变革。
为什么蒙古军兵在城市下永远无法摧毁明朝?靖康之变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摧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多年的北宋帝国?双方之间有明显的区别。靖康之变的发生在于金国统治者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摧毁北宋。
从北宋对辽的攻击可以看出,北宋的弱点。此时,宋朝的正确地点和人民倾向于金国;土木堡和庚戌变革爆发的原因是明朝限制了与蒙古边境通贡的要求。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不缺马,只缺少中原丰富的日常必需品。
瓦拉统治者一开始也有灭明的决心,北京保卫于谦确实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也是明朝与瓦拉竞争的资本。之后,瓦拉的汗水先见好就收,朱祁镇一度归还给明朝。
结论:自从捕鱼儿海战争以来,蒙古部落分为三个部落,他们很少形成团结的力量来共同消灭明朝。随着明朝数百年的大幅削弱,清朝的全面统一形势得到了维护。
北元是什么时候灭亡元顺帝残余部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