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萧何为何强烈推荐曹参当宰相?有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吧!
刘邦征服英布时被流箭射中,回来后病情急剧恶化。吕后问他:“萧何死后,谁能接替他?”刘邦说:“曹参。”吕后做梦也没想到丈夫给她挖了个坑。
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看到淮阴侯韩信和梁王彭越相继被杀,非常害怕,便秘密调动军队防止意外发生。
我想准备再造反,但事故发生了。英布怀疑他的妾和贲赫有不正当的关系。碰巧贲赫以生病为借口不上班。英布更加怀疑,下令逮捕贲赫。
[img]441962[/img]
结果贲赫直接去长安告诉英布谋反,英布想追不上。刘邦派使臣去调查,英布干脆直接起兵造反。刘邦亲自带兵平叛。他没想到自己中了流箭,回来的时候病倒了。
吕后给刘邦找了一位医术高超的医生。医生说:“疾病可以治愈。”听了这话,刘邦骂道:“我以前只是个小人物。我很幸运成为了皇帝。这是命运。现在即使神医扁鹊来了,也没用。”然后他奖励了医生一些财产,把他送走了,放弃了治疗。
吕后侍奉时问他:“陛下百年后,萧相国也走了,谁能承担大责?”刘邦说:“曹参可以。”
吕后又问:“曹参死后呢?”
刘邦在床上喘了一口气,艰难地说:“王陵可以,但他很鲁莽,陈平可以帮助他。虽然陈平很聪明,但他不能独自一人。周波稳重善良,缺乏文学才能,但能稳定我刘世界的一定是周波,能让他成为太尉。”
吕后问他们后来的候选人,刘邦说:“你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意思是你当时已经走了。你为什么这么在乎?
从后来发生的事情中,我们可以验证刘邦认识人的准确性。令人惊讶的是,他的安排实际上预测了他死后会发生什么。他知道吕后死后会控制政府。那么刘邦为什么不除掉吕后呢?
刘颖是吕后的亲生儿子。她会为儿子的皇权不惜一切代价。虽然刘颖很软弱,但她的母亲很坚强。如果她在那里,她可以保护刘的国家。
但刘邦又怕外戚势力太大,于是安排了这些人。
从曹参开始。 刘邦在沛县起义时 ,曹参一直跟着他,经历了很多战斗,反秦灭楚,屡建战功。关于曹参,大家最熟悉的是“小曹随”的典故。曹参听到萧何去世的消息后,立即对门客说:“快给我收拾行李,我要去朝廷当相国。”不久,朝廷派人邀请曹参。
[img]441963[/img]
就智谋而言,曹参显然不如陈平,但刘邦和萧何强烈建议曹参担任总理。直到萧何去世,他才向惠帝刘英推荐曹参。刘邦去世后,最担心的是他的儿子刘英。选择曹参有三个好处:
1.曹参没有野心,不会夺权造反。
2.曹参有威望。大臣们说曹参应该排在第一位。后来,刘邦把萧何排在第一位。事实上,我认为他们几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曹参不喜欢辗转反侧。从“小规则曹随”可以看出,他不会随便给刘英一个想法。如果他能不动,他就不会动。其他人不能像陈平一样。陈平很有计划。这样一个聪明的人,你让他满足于现状,这是对他的折磨。
曹参当丞相时,他也没有辜负刘邦的期望,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而且王陵很老实坦率,刘邦也很看重这一点。萧何和曹参死后,吕后专权,吕后要立吕为王时,陈平、周勃等人都没有意见。只有王陵站出来反对:“先帝曾经说过,不是刘,而是王,天下共击。”
吕后很生气,罢免了王陵,任命陈平为右丞相。王陵问陈平等人:“你忘了白马之盟吗?”
陈平说:“当面据理争论时,我们不如你,你看,接下来保全刘氏江山,你不如我们。”
果然,吕后死后,陈平周勃立即起兵,一举消灭吕氏族,立刘邦第四子代王刘恒为帝,即后来的汉文帝。
刘邦已经清楚地预料到了他死后的事情。曹参接替萧何后,确实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王陵诚实鲁莽,被吕后罢免。当吕氏族想夺权时,周勃确实拯救了刘氏世界。
难怪刘邦能从一个地痞流氓变成皇帝,在众多起义英雄中脱颖而出,这与他出色的认识和就业能力密不可分。我不得不佩服刘邦的智慧。吕后还是逃不出刘邦的五指山。不谋万世的人不足以谋一时。一时的智慧只是短见。只有有了长远的规划,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刘邦萧何为什么强烈推荐曹参当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