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战国时期浑浊之战的结果是什么?对魏国有什么影响?

周烈王七年,在魏与韩赵之战中,韩赵联军在浊泽进攻魏军。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历史故事。

三家分晋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事件,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分水岭。对三家分晋来说,是指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自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以来,六卿一直控制着晋国的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滚。公元前453年,赵将范和中行氏灭绝后,与韩国合作﹑魏灭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令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分为晋国公室。因此,魏、韩、赵三个诸侯国都来自春秋大国晋国。

[img]439562[/img]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魏、赵、韩三国在三家分晋前后非常团结。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威烈王三晋伐齐到长城,俘虏齐康公朝见周天子,请求册封为诸侯。再比如和秦、楚等大国交战时,三晋也互相支持。然而,战国七雄格局形成后,三晋也发生了利益冲突,从而分崩离析了联盟关系。其中,本文所说的浊泽之战,无疑是三晋联盟走向瓦解的重要一战。这场战斗结束后,魏国先后向赵国、韩国用兵,推动三晋联盟彻底破裂。

@ 浊泽之战是周烈王七年(公元前369年),在魏与韩赵之战中,韩与赵联军在浊泽(今山西运城境)进攻魏军。具体来说,公元前370年,魏武侯在未指定魏国继承人的情况下去世,导致魏国内乱。其中,魏武侯的两个儿子,魏武侯和魏缓都在争夺魏君主的宝座。在我看来,在古代历史上,君主在没有明确继承人的情况下突然死亡,往往会导致争夺君主地位的内乱。例如,在秦国历史上,秦武王去世时,没有儿子或指定的继承人。秦昭襄王与其他公子争夺秦国王位。最后,经过激烈的竞争,秦昭襄王笑到了最后。

就魏国而言,魏武侯的死也造成了类似的结果。当年7月,魏缓逃到邯郸,要求赵成侯出兵为他回国争位。公元前369年,魏国医生公孙琦也从宋国与赵国会面,游说他。魏虽然得到了叔叔的帮助,但只有魏国的一半。如果他能利用魏国的内乱,与赵国合作,他将能够摆脱魏国,打败魏国。

[img]439563[/img]

对此,韩懿侯听了很高兴,就和赵成侯合兵进攻魏国,从而发动了浑浊之战。在这场战斗中,赵成侯和韩懿侯亲率领两国大军讨伐魏国。在这场战争中,赵国和韩国的联军向魏国都城安邑进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魏武坐镇都城,赶紧派魏军在浊泽迎战。韩赵联军势大败魏军于浊泽,然后包围安邑。作者认为,尽管魏国在战国初期率先进行了变法,从而成为中原霸主。然而,在浑浊的战争中,魏国的内乱,加上韩国和赵国的联合攻击,打败了魏国的军队,包围了魏国的首都安邑。魏国还没有从安邑迁都到大梁。

然而,在包围魏国都城安邑后,韩懿侯与赵成侯发生了分歧,赵成侯主张除去魏君,拥立魏缓,割地而退。韩懿侯认为,这将被视为贪婪和残忍。他主张将魏国分为两国,使魏国不强于宋国和卫国,因此韩国和赵国将来将没有魏国的问题。在这方面,在我看来,如果魏按照韩的主张分为两部分,那么魏不仅会立即衰落,甚至提前灭亡,而且整个战国也将是战国八雄,而不是战国七雄。

值得注意的是,韩懿侯和赵成侯都固执己见,即无法说服对方。在此背景下,韩懿侯不高兴,于是乘夜率领韩军离开。在韩国选择撤军后,赵成侯见赵军势孤,不能再战,也领导撤军。联军不战自破,安邑之围解除。不久之后,在赵国和韩国的支持下,魏成功地杀死了魏缓,独立成为国王。然而,他并没有成为国王,而是继承了魏国的君主地位,也就是说,当他成为国王时,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魏惠国王。

对此,在许多历史学家看来,魏惠王称王应是在逢泽之会时,正式被公认为王并改元,是与齐国徐州相王的时候。魏惠王六年(前364年)4月13日(公历5月29日)将都城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村)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东南),因此在《孟子》一书中也被称为梁惠王。对于魏惠王来说,他亲自经历了一场浑浊的战争,自然抱怨赵国和韩国,这已经成为他未来攻击赵国和韩国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就是说,赵国和韩国几乎把魏国分成两部分。

[img]439564[/img]

@ 就浑浊之战而言,韩赵联军在取得绝对优势的同时,由于赵、韩之间的严重分歧,由于无法协调而由盛转败,使魏国终于免于分割。魏战败后,在几乎绝望的情况下,他平静地等待敌人,采取观察变化的策略,寻找机会,打破每一次,以反败为胜,保护了魏国领土的完整性,对韩国和赵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在此基础上,君主魏惠王在位时,重用庞涓等人,恢复了魏国的实力。公元前354年(周显王15年),赵进攻魏的盟国卫国,夺取了漆和富丘(都在今河南长垣),引起了魏的干涉。魏派兵包围赵都城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然而,在接下来的桂陵之战中,孙斌认为魏以精锐攻打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娟赶回应战。孙膑在桂陵(山东菏泽,河南长垣)伏击,打败魏军,生擒庞涓。公元前343年,魏国发兵攻打韩国,以补偿桂陵战争的损失。魏韩火拼后,齐威王待以田盼为主,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攻打魏国。魏国派太子申来抵抗,在马陵全军覆没。然后田盼用“减灶”的策略诱导魏庞涓中计,追到马陵山中伏身亡。齐军追求胜利,俘获太子申,歼灭魏军。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后,魏国精力充沛,失去了中原的霸主地位,而齐国则成为战国中期的霸主。而且,正是浊泽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战役的爆发,促使魏、赵、韩三晋联盟彻底破裂。


战国时期浑浊之战的结果是什么?对魏国有什么影响?战国时期浑浊之战的结果是什么?对魏国有什么影响?

,,,,,,

  • 解密:为什么信陵君魏无忌一辈子都没有掌权?
  • 相信大家都知道“战国四公子”: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新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这四个人的出现一度改变了战国时期世界的...

  • 无比的策略和无情的耐心——《德川家康》序
  • 德川家康是日本德川王朝(江户幕府)的第一任君王(征夷将军)。在日本混乱的战国时期,他扫平了群雄,创造了260多年的长期政权,...

  • 乐毅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伐齐?
  • 乐毅伐齐的原因: 一、引言 在中国历史上,乐毅伐齐是一个有争议的事件。然而,这场战斗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本文将从历史资...

  • 孟子简介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孟子
  • 孟子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至约公元前289年)、名科、字子舆(待考、字子车或子居)。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

  • 战国史上鲁庄公是谁?鲁庄公是如何好色误国的?
  • 遇到一个不守妇道的老婆,鲁庄公自然就惹了一些麻烦。说,漂亮的女人是老虎,这不是,一个好国家的君主,“娶妻不淑”,造成了...

  • 齐国在乐毅伐齐后的结局是什么?经历了什么?
  • 乐毅伐齐后齐国的命运 一、引言 乐毅伐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战国时期燕国与齐国之间的大规模战争。本文将从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