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之战是秦国统一进程的转折点或里程碑。这是我今天要讲的故事。
战国中期,秦孝公任命商鞅变法,增强秦国国力。此后,商鞅虽然被杀,但商鞅变法依然保留,被历任秦国君主采纳。秦惠文王在位时,张仪来到秦国,并被重用。张仪向秦惠王献计,力主伐韩。下兵三川(黄河、洛水、伊水一带),以临二周郊区,根据九鼎、图集,以天子命令诸侯”,以建王业。但在公元前316年,司马错主张先讨伐蜀国、巴国。在这两个建议下,秦惠文王先采纳了司马错的主张。
[img]437858[/img]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国益富强。然后秦大举攻赵,取中都、安邑;攻楚,取汉中。秦惠文王去世四年(公元前311年)后,秦已东扩至宜阳、池池西部。秦惠文王去世后,即位的秦武王致力于向中原扩张,这成为宜阳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对宜阳之战来说,是秦韩争夺宜阳之地的战役。在这场战争中,秦军先后投入10万人,而韩国也派出10万人前往宜阳防御。所以,问题来了,宜阳之战的结果如何?
一
@ 秦武王即位后,主张出兵三川,听取了楚里疾的建议,使甘茂为将军,发兵5万,攻打宜阳。甘茂(生卒年未知),姬姓,甘氏,名茂,下蔡(今安徽颍上甘罗乡)。甘茂的孙子甘罗,从小聪明过人,进入丞相吕不韦门下,担任少妃子。十二岁时,赵国出使。利用战略,帮助秦国获得十几座城市,获得秦王嬴政奖,授予上卿(相当于丞相)。甘罗虽然名气更大,但作为甘罗的祖父,甘茂在秦国的作用更大。宜阳之战由甘茂指挥,直接关系到秦国统一六国的计划。
宜阳是韩国西部的屏障。战国中后期,韩国的领土由上党(今山西南部)三部分组成、南阳(今济源、焦作)、新郑。其中,就宜阳而言,它不仅是连接三地的枢纽,也是东周的门户。换句话说,宜阳与东、西周一起成为秦东进的障碍,时人苏秦曾说:“韩东有巩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阳、长坂之塞。因此,在宜阳之战中,韩国在宜阳地区布下了重兵,周王室也暗中相助。
二
[img]437859[/img]
周红王七年(公元前308年),即秦武王三年冬,甘茂兵临宜阳城下,宜阳守军顽强抵抗,秦兵围城五个月,无法攻城。虽然韩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诸侯国。然而,韩国显然有能力在战国时期坚持到战国末期。韩国以其著名的武器弩而害怕所有国家。所谓“世界上所有的强弓弩都来自韩国”,韩国的弩可以射800米以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异常心”。此外,韩国的剑也极其锋利,都是“陆断牛马,水截虎雁”,“当敌就斩钉铁幕”。
因此,在宜阳之战中,甘茂率领的秦军虽然战斗力不错,但守城的韩军凭借弓箭和利剑成功抵挡了秦军的多次进攻。右丞相楚里疾在甘茂无法征服宜阳的背景下,在秦武王说:“秦师老了,不撤退,恐怕会有变化。“秦武王准备让甘茂班师回国。然而,甘茂明白,他不是秦国人。他在秦国的平步青云已经遭到了许多宗族势力的嫉妒。如果他不能征服宜阳,将来很难在秦朝有立足之地。
三
因此,甘茂是作书一封,使人送秦武王,秦武王启函视之而定,书中只有“息壤”二字,即暗示秦武王本人需要增兵。秦武王大悟,命令将军乌获率兵5万,帮助甘茂。韩国君主得知甘茂获得援军后,还带领将军公叔婴直接前往宜阳。因此,双方增兵后,秦韩在宜阳投资的兵马基本达到10万人。战国中期,20万人的战役无疑是大规模的。
换句话说,在整个战国时期,像长平之战这样的百万人战役相对罕见。当然,对宜阳之战来说,更大的意义在于宜阳。从韩国的角度来看,一旦宜阳被秦国占领,后者可以逐渐将自己的领土分为几个部分,从而达到各种突破的效果。此外,洛阳是宜阳的后面,也就是东周的首都,这无疑是东周秘密支持韩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
[img]437860[/img]
@ 另一方面,秦国只有征服宜阳,才能向中原扩张。双方增援后,甘茂率领10万秦军,在宜阳城下打破了叔叔,然后乘胜攻占宜阳,杀死了6万韩军,降了无数人。随后秦军渡黄河夺取武遂(今山西垣曲东南),筑城驻守。值得注意的是,在宜阳之战中,甘茂把所有的个人资金都花在了奖励上。在奖励下,一定有勇敢的丈夫和士气提振的秦国士兵终于拔出了宜阳。得知宜阳之战失败后,韩国非常害怕,担心秦国会继续攻打韩国。因此,韩国使相国公仲奢将珍宝带入秦求和。秦武王大喜,同意了韩国的求和。诏甘茂班师留在寿安抚宜阳。总的来说,在宜阳之战中,秦军依靠强大的实力,连续作战,最终攻占中原重镇宜阳,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此后,秦的疆域扩展到中原,完全控制了萧、信的危险。在宜阳之战中,秦国加强了宜阳城,成为秦国向东扩张的桥头堡。此后,山东六国转入战略防守阶段,直至灭亡。@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宜阳之战是秦国统一六国的里程碑。在宜阳战争之前,秦虽然有统一六国的野心,但没有进攻山东六国的平台。虽然函谷关的保险可以抵抗山东六国的联盟,但它也限制了秦的外部进攻。然而,在获得宜阳市后,秦国的扩张方向不再受到限制,也就是说,它可以直接威胁到三个诸侯国:韩国、赵国和魏国。特别是对韩国来说,宜阳之战的失败成为其衰落的转折点。
为什么宜阳战争在战国时期爆发?最后的结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