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赵国定战国时期在邯郸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考虑?

赵(公元前403-公元前222年),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正式分晋三家,即周威烈王正式封魏、韩、赵三位诸侯。其中,就赵国而言,先后在晋阳(今太原)、中牟(今鹤壁)、邯郸(今邯郸),公元前372年又立信都(今邢台)为赵之别都。其中,就晋阳而言,它就在山西省太原市。太原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为河谷平原,整个地形北高南低为簸箕形。最高点为2670米,最低点为760米,平均海拔约800米,市区位于汾河河谷平原上,海拔800米。太行山雄居左侧,吕梁山雄居右侧,云中系舟二山合抱后,太原平原展布于前,汾水从北向南纵贯全境。

因此,很明显,晋阳在地理位置上具有易守难攻的特点,这也是赵在晋阳之战中能够长期坚守晋阳的重要原因。与易守难攻的晋阳相比,位于中原的邯郸易攻难守。那么,问题来了。赵为什么放弃易守难攻的晋阳,选择定都邯郸?

[img]438837[/img]

@ 春秋时期,晋国大卿赵简子家臣董安在太原盆地北端晋水北岸,悬瓮山东侧修建晋阳城。公元前454年,智伯率韩、魏两家围攻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南晋源镇),赵襄子坚守城市,与韩、魏两家共同灭智。赵、魏、韩三家在公元前453年瓜分了智氏的领土。因此,很明显,易守难攻的晋阳这座城市,直接关系到赵氏的生存。如果晋阳在晋阳之战中被智氏攻破,那么战国七雄自然就没有赵国的一席之地了。

然而,三家分晋后,赵国还是选择了定都邯郸,而不是晋阳。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赵国,更准确地说,它在晋阳定都,更靠近晋国的都城所在地,并有助于与其他卿大夫家族争夺晋国大权。公元前585年(晋景公十五年),晋景公迁都于深山北汾河和深河会合处的新田,称为新江。晋国最后一座城市留在村里。对晋国而言,都城长期以来一直在山西省。

在此基础上,赵的定都晋阳自然更靠近晋国的都城,这有助于赵在晋阳和晋国的都城之间进行交流,也有助于赵与魏、韩、智等晋国的清博士争权。@ 同样的道理,从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魏国和韩国也一定在今天的山西省。但三家分晋后,赵国需要逐鹿中原,与晋阳相比,邯郸显然更靠近河南等中原。邯郸位于河北省南端,太行山东麓,北纬36°20′~36°44′,东经114°03′~114°40′之间。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

[img]438838[/img]

战国时期,许多繁荣的城市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和山东省,如魏国大梁、宋国定都、商丘、齐国临淄、韩国新郑等。在这方面,笔者认为,邯郸在地理位置上比晋阳更接近这些城市,这也有助于赵国争夺中原。因此,不仅赵国迁都邯郸,魏国也迁都到大梁,即河南省开封市。

另一方面,就赵国都邯郸而言,西北部中山区、西部低山区、中部低山丘陵区、中部盆地区和东部洪积冲积平原。此外,邯郸东接华北平原,即靠近粮食产地。春秋战国时期,粮草供应对各国的影响无疑很大。如果赵国在远离粮草产地的地方设立首都,显然会增加运输成本,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同时,邯郸矿产资源种类繁多,是全国著名的煤炭和高档铁矿石产区,被誉为现代“钢城”、“煤都”拥有丰富的“两黑”-煤、铁资源,煤、铁矿石储量分别达到40亿吨和4.8亿吨。对此,作者认为,这些矿产资源,也是赵国十分重视的资源。据文献记载,铸铁出现在中国,在春秋中后期,即公元前7至6世纪左右。该铁采用“生铁冶铸法”冶炼,产铁量多,杂质少,质量好。因此,这些矿产资源有助于建造武器装备,从而增强赵国士兵的作战能力。

[img]438839[/img]

@ 此外,赵国定都邯郸也是为了更好地对付中山国,与魏、齐、韩等战国七雄争霸中原。战国时期,中山国可谓赵国心腹大患。在赵武灵王即位之前,中山国依靠齐魏的支持,骚扰赵国,成为赵国最大的威胁。当时,赵武灵王有一种感觉:“今天的中山在我的腹部,北有燕子,东有胡子,西有林胡子,建筑麻烦,秦朝和韩国,没有强大的士兵。因此,如果赵国继续定都晋阳,由于距离中山国较远,要消灭中山国自然就不那么容易了。如果定都邯郸,无疑可以集中精力消灭中山国。战国时期,赵国在消灭中山国后,可以扩大自己的领土,从而走向强大。

除中山国外,赵国还需要与魏国、齐国、韩国等战国七雄争霸中原。邯郸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靠近齐国、魏国和韩国,方便赵国与这些诸侯国对抗。比如五国伐齐时,如果赵国还定都晋阳,想出兵攻打齐国,可谓远隔千里,付出的代价就比较高。综上所述,定都邯郸对战国时期的赵国有很多好处和必要性。公元前228年,赵国都城邯郸终于被秦军攻破。赵国宗室北逃到代,共同支持立代王嘉继续抵抗秦军。公元前222年,秦军攻灭赵代王嘉,赵国彻底灭亡。


赵国定战国时期在邯郸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考虑?赵国定战国时期在邯郸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考虑?

,,,,,,

  • 解密:为什么信陵君魏无忌一辈子都没有掌权?
  • 相信大家都知道“战国四公子”: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新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这四个人的出现一度改变了战国时期世界的...

  • 春秋五霸都有谁?为何会形成春秋五霸的局面
  • 春秋战国时期,我们都知道群国纷争,最后秦国统一。周天子势力逐渐的衰弱,让各地的诸侯实力大增,那么当然每一个人都想当老...

  • 无比的策略和无情的耐心——《德川家康》序
  • 德川家康是日本德川王朝(江户幕府)的第一任君王(征夷将军)。在日本混乱的战国时期,他扫平了群雄,创造了260多年的长期政权,...

  • 乐毅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伐齐?
  • 乐毅伐齐的原因: 一、引言 在中国历史上,乐毅伐齐是一个有争议的事件。然而,这场战斗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本文将从历史资...

  • 揭秘:白起为什么会两次拒绝秦昭王出兵赵国
  • 白起出生的年代,秦国的国力已经十分强大了,秦昭王继位后有心图谋,统一天下,除了在政策上继续推行强有力的措施外,在军事...

  • 孟子简介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孟子
  • 孟子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至约公元前289年)、名科、字子舆(待考、字子车或子居)。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