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兰敏之,唐朝的外戚大臣,他是武则天女王的侄子。为什么他能获得武术家的称号?以下是相关内容。有兴趣的朋友来看看。
永徽六年(655)11月,31岁的武则天被正式授予皇后称号。诏书指出,武则天的家人“门着勋庸,地华英富”,武则天的父亲武士余确实是李唐起家的“元从功臣”。晋阳起兵时,武士余与高祖李渊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起兵时,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之后,他兢兢业业,多次晋升。他曾担任工部尚书,并被授予国公称号。
武则天成为皇后后后后,为了表达对父亲的追忆,也为了提高武家的家庭地位,高宗李志封武士余为三公之一的司徒,封爵周国公,还活着的母亲杨氏封为代国夫人,显庆五年改封为荣国夫人。武家终于对武则天的二女儿感到骄傲。
周国公的头衔不仅名声好听,而且实际上也有好处。继承头衔的子孙后代可以享受免税劳务、庇护官员、进入太学等特权,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地位。特别是,如果武则天成为女王,继承周国公的武术家子孙,他将成为最杰出的亲戚。
[img]435122[/img]
然而,周国公的高贵身份并没有被武家子孙后代继承,而是由武则天的侄子贺兰敏继承了。为什么?这个问题有三个原因:
首先,武士余和前妻相里有两个儿子,名叫武元庆和武元爽。相里去世后,在李渊亲自询问的情况下,他嫁给了隋朝宰相杨达的女儿杨。这个46岁的贵族女孩嫁给了武士余,婚后生活和谐。杨为武士余生了三个女儿,长女武顺,鲜卑贵族贺兰,次女武则天,三个女儿结婚后早逝。
武士余去世后,杨没有儿子,经常被武元庆兄弟刁难,孤儿寡母被欺负。杨的母女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了很长时间,对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影响,埋下了深深的仇恨。
[img]435123[/img]
武则天成为皇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武氏兄弟从六七品的小官一跃成为三四品的大员。荣国夫人杨愤愤不平,于是武则天上表高宗,将武氏兄弟贬到偏远的州。不久之后,武元庆和武元爽兄弟愤怒地死去,母女对武氏兄弟的仇恨可见一斑。@ 武则天自然不会把周国公的头衔便宜给儿子,而是让姐姐武顺的儿子贺兰敏改姓武,继承周国公的头衔。
其次,贺兰敏自幼博学多才,外表英俊潇洒,贺兰氏是鲜卑贵族,也算门第显赫,@ 高富帅是贺兰敏的标准。他的才华特别出众。他曾与李嗣真、吴颤等博学之士一起在兰台刊登严肃的历史。@ 贺兰敏之从小就特别招募了祖母杨氏和二姨武则天的爱,母女俩对周国公的继承人都意味着贺兰敏之。
此外,正史上关于贺兰敏的记载令人难以置信,称他与当时近90岁的祖母杨有着不正当的关系;调情未过门的王妃;强奸太平公主的宫女简直无恶不作。然而,这些罪行都是武则天在杨氏死后对贺兰敏之的厌恶,在他被强加的罪行中被删除的。仔细想想,这些罪行过于耸人听闻,可信度不高。@ 正史记载的不是真正的贺兰敏之。
[img]435124[/img]
@ 武则天的姐姐武顺也被称为韩国妻子。而且光线很大。韩国妻子的丈夫早逝。她经常带女儿贺兰去宫里看望她的妹妹武则天。一次又一次,李志爱上了这个漂亮的寡妇,母女包裹着圆圈。韩国妻子去世后,李志封贺兰敏的妹妹贺兰是魏国妻子,以示宠爱。
有了这段感情,李治也照顾了这个说不出什么关系的贺兰敏之。当武则天提出将贺兰敏改为武,继承周国公爵位时,李治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有了上述多层次关系的保障,贺兰敏本身也不是庸才。@ 改名为武敏之的贺兰敏,成功继承了周国公的爵位。
何兰敏之只是武则天的侄子,为什么能继承武家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