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比小说更精彩。在各种原因和矛盾的推动下,历史的精彩、生动、血腥和曲折往往远远超出人们的思维。唐代安史之乱时期,一位将军张巡上演了一场“草人借箭”,其精彩程度远远超过了《三国演义》中熟悉的“草船借箭”。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往下看。
首先,虽然三国早,唐朝晚,但张巡没有向诸葛亮学习。罗贯中先生构思了“草船借箭”。历史上没有这样的事情。写《三国演义》是明朝的事。相反,罗贯中可能会受到张巡的启发,将真实的“草人借箭”与“孙权驾舟探曹营”的历史事实结合起来,安装在诸葛亮身上。
[img]435974[/img]
让我们来看看张巡的“草人借箭”是怎么回事:
蒲州河东人张巡,历史上称他为“博通群书,知战知阵”,翻翻历史就能知道,其实张巡守城的能力在整个历史上也是无与伦比的。
安史之乱爆发时,张巡任真源县长。他的老板乔郡太守杨万石和他的同事雍丘县令狐潮都投降了安禄山,迫使他一起投降。然而,张巡却奋起反击,没有与这些“唐奸”作战。相反,他进入雍丘,建造了城市防御,并举起了抗击安史叛军的旗帜,开始了他悲惨的守城岁月。
此时,雍丘市大约有2000名守军,但令狐潮带来了4万名叛军攻打雍丘。虽然敌我力量差距很大,但张勋并不害怕,与叛军斗智斗勇,只是守卫了40多天,使叛军无助。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潼关失落,皇帝流亡巴蜀的坏消息传来了,守军传来了一种悲观情绪,许多人的意志动摇了。六名将军找到了张勋,并建议他投降。张勋不置可否。
[img]435975[/img]
第二天,他把玄宗的肖像挂在大堂上,带领士兵们一起跪下,然后喝了一杯,斩首了所有的六名将军!士兵们都很震惊,更加坚定了坚持到底的信心。他们的背后是帝国的财政、税收和税收领域,江淮。一旦雍丘失去了,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然而,尽管信心坚定,但箭却消失了。士兵们皱着眉头,看着张巡。但他若有所思地看着敌营。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叛军士兵突然发现,1000多人准备离开永丘市。显然,他们想进行夜间袭击,所以他们不想向永丘市放箭。黎明后,令狐潮等人惊讶地发现,在永丘市的头部和半空中,满是箭的稻草人大喊大叫。
张巡毫不费力地得到了十几万支箭,士兵们的信心倍增。
这还没有结束。几天后,又是一个晚上,叛军再次发现唐军准备离开城市。令狐潮一想,张巡就傻到老伎俩重施,笑着说:“别管他,一定是稻草人。”
然而,这一次,是一支真正敢于死亡的队伍。500多人像老虎一样扑向毫无准备的叛军营地,将他们杀死并撤退了十多英里。好招兵不厌欺诈!
[img]435976[/img]
历史上,张巡在雍丘城坚守了60多天,打了300多场大大小小的仗。之后,他转战宁陵,守卫遂阳。最后,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城破被俘,最终死于叛军刀下的36名将领,终年49岁。
张巡虽然官职不高,但能了解大局,顾大局,审时度势,站在全局的高度,像钉子一样钉在叛军通往江淮的路上,使数万敌军无能为力。
他的成就受到历史的赞扬。唐肃宗封他为扬州大都督、邓国公。唐代宗评价安史之乱以来的英雄,张勋等八人被评为第一。大中二年,唐宣宗将张勋等37人的肖像挂在“凌烟亭”。这些荣誉反映了历代皇帝对这位深刻正义的忠诚大臣给予了极大的赞扬和肯定。
张巡的[草人借箭]怎么了?它的精彩程度远远超过草船借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