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起兵群雄之一的王世充,可谓乱世枭雄。下面给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王世充是西域胡人,本姓支,父亲支收早亡,与母亲嫁入王家,从而改姓王。王世充从小就喜欢兵法,明习法律,口才出众,思想准确。
隋朝杨迪皇帝杨光登基后,王世充对杨光拒绝建议、装饰错误、自尊的作风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奉承非常准确,所以他一路上升。当然,王世充也有一些技能。在隋末混战中,王世充多次取得成就,成为杨迪皇帝领导下起义军的先锋。@ 只有被派去解洛阳之围,才能实现王世充的霸权。
洛阳位于国家中心,是杨光最重要的城市。建有洛口仓、黎阳仓等粮仓,战略资源丰富。然而,杨光心灰意冷,南下江都过着安全的鸵鸟生活。因此,洛阳成为隋朝抗击农民起义的前沿和中心。杨光南下江都时,留下孙子越王杨东和大量文武守卫,但瓦岗军势力巨大,前来支援的王世充和杨东无能为力。
[img]435160[/img]
在与瓦岗李密的较量中,王世充逐渐掌握了东都洛阳的权力。李密和宇文化失败后,王世充一举击败李密,占领洛阳周边地区。武德两年后,王世充强迫杨东退位,自立为帝,国名为郑。
之后,他利用唐朝与刘武周的战争,占领了大唐河南的部分地区,进一步扩大了势力。此外,王世充的领土位于相对富裕的中原地区。
此时,王世充的军事力量仍然相对较强,其军队主要由四股力量组成:第一,杨光留在江南;第二,杨光派张须陀、庞宇、霍世举,包括王世充,三批兵马支持洛阳;第三,宇文化失败后,部分兵马前往长安,部分前往洛阳;第四,李密失败后,兵马和大量将军,如单雄信、裴仁基等,都投靠了王世充。
@ 与李世民战争前,王世充不仅占领了富饶的中原,而且拥有强大的城市和强大的军队。他的硬实力并不弱。那么,为什么他在与李世民战斗时输得这么惨呢?
我觉得王世充输在了软实力上,他建立的郑政权,在他的领导下凝聚力薄弱,形成了同样的散沙。
[img]435161[/img]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王世充的性格有问题,无法吸引下属。李密部下投降给王世充的将军很有才华,但他们并不羞于王世充的性格。据史书记载,“世充的程度是肤浅而狭窄的,而且有更多的胡说八道,这是一个很好的誓言。”他们都认为王世充任性、狭隘、傲慢,像个老女巫一样发誓。@ 能征善战的秦琼、罗士信、程知节、李君羡、田留安等人才纷纷投靠李唐。
第二,王世充以非正常手段窃取了杨东皇位,遭到隋朝老大臣的一致反对。王世充成为皇帝后不久,独孤武都反叛事件和裴仁基暗杀了王世充,并计划建立杨东复位事件。可以看出,王世充未能很好地统一洛阳大臣的思想,使每个人都拧成一根绳子。
@ 在人心不稳的情况下,王世充错误地执行了严惩酷法。他让五家为一保,互相监督,一人叛逃,都要犯罪。士兵们外出打仗时,朝廷不得不扣押人质,导致1万多人被关在监狱里。在人人危险的环境下,军队没有士气,更不用说得到人民的支持了。
[img]435162[/img]
在战争开始之前,王世充的内部一片混乱,这是不可战胜的!此外,李世民具有优秀的军事天赋,采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加速了王世充的灭亡。李世民主要采取了两种措施:
第一步,考虑到王世充仍然有很强的军事实力,李世民并没有直接攻击洛阳城。他带领主力位于洛阳北部的北莽山,强迫洛阳。然后派出王俊宽、史万宝、李世积等将军清理洛阳周边地区,切断洛阳城与洛口仓库之间的粮食道路,包围洛阳。
第二步,李世民提拔使用了王世充投降的所有官员和将领,使周边县纷纷投降大唐,达到了分化和瓦解王世充的目的。
此时,王世充已成为瓮中之龟。城里有无数饿死的人。他坚持下去的唯一动力是窦建德的救援。此时,李世民也将主要与窦建德打交道。
窦建德被俘后,李世民带他去洛阳城示威。当王世充看到自己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夏王窦建德被五花绑住时,他最后的希望破灭了。武德四年五月,王世充穿着白色衣服,带领2000多名公卿大臣出洛阳城向李世民投降。
王世充的实力并不弱,为什么对李世民输得这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