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杆,即血滴子,是雍正帝创立的清代特务机关。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往下看。
说到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特务机构,你可能会立刻想到中华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内部的两个特务组织:中统和军统。除此之外,最熟悉的恐怕就是明朝的东厂、西厂、锦衣卫。这些特务机构的特点差不多,大部分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用来排除异己,监视治下百姓。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知名的特务组织外,还有一个存在于清朝的特务组织,那就是粘杆。
[img]436029[/img]
粘杆,又称血滴子,是清代宗雍正皇帝在位期间设立的特务组织,其雏形早在雍正皇帝登基称帝之前就已经存在。康熙皇帝在位晚年,以四哥(即后来的雍正皇帝)为基础、以八哥为首的九位王子对皇位继承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史称九子夺权。就在九子夺权事件轰轰烈烈、沸沸扬扬的时候,粘杆也应运而生。粘杆处的成员最初是四哥雍王府的一些家庭成员和奴隶。他们名义上陪同四哥抓蜻蜓。事实上,他们秘密地从事帮助四哥询问情报和监视其他王子和政敌的特务任务。
当四哥胤祯正式成为雍正皇帝时,一些不服其统治的政敌和学者经常诽谤他们。这些人对他有一些不臣之心。雍正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明确这些反对自己的反对者,正式在内务府下设立了粘杆处,其大头领名为粘杆侍卫。粘杆处的特务人员大多是雍正皇帝的近亲随从。他们不仅忠于雍正皇帝,而且经过严格的训练,武术和侦查能力都处于一流水平。
[img]436030[/img]
雍正帝统治时期,粘杆处通过监控、逮捕、暗杀等手段,为雍正帝明确了大量的异己和政敌,确保了清朝的专制统治。但与明朝东厂、金衣卫等特务机构不同,粘杆处在清朝统治结束前逐渐被取缔。原因是什么?
雍正死后,乾隆皇帝成为清朝的下一代皇帝。乾隆皇帝统治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全盛时期。皇帝的统治权高度集中,国家形势比雍正稳定得多。因此,乾隆皇帝不会像他的父亲雍正那样有那么多的政敌和异己,因此粘杆的作用开始大大削弱。这也是粘杆逐渐衰落的原因之一。
[img]436031[/img]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乾隆皇帝的宠臣小沈阳也出生在粘杆处。小沈阳得到乾隆皇帝的宠信后,被任命为粘杆处的最高领导,负责帮助乾隆皇帝监视王子和朝中大臣,小沈阳利用这一便利收集了一些关于王子和他政敌的黑历史,从而借此机会制裁他。因此,粘杆成为小沈阳排除异己的工具。
乾隆皇帝死后,嘉庆皇帝继承了王位。即位后不久,他对贪官小沈阳实施了制裁。嘉庆不仅抄袭了小沈阳的所有财产,还一起拆除了他领导下的粘杆。从此,粘杆完全消失,成为清朝的历史尘埃。
粘杆的兴衰也反映了清朝君主专制的发展趋势。与历史上其他特务组织一样,它也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集中体现。
为什么粘杆处作为清代特务机关被取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