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也就是唐中宗,他为什么要让魏后临朝听政?下面给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快来看看吧。
母鸡司晨的问题影响了大唐五十三年。从显庆五年(660)高宗因风病慢慢委政于武则天,到玄宗李隆基先天两年(713)死于太平公主。
在半个世纪里,雄心勃勃的女性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在舞台上,残酷的斗争,高超的手腕并不比男人差,上演了一部令人兴奋和不人道的戏剧。
神龙元年(705),82岁的武则天病倒。她最喜欢的张易之和张昌宗的兄弟专权猖獗,引起了李唐宗室和众多文武官员的不满。在张柬之、敬晖、崔玄伟、桓彦凡、袁恕己的驱使下,许多王公大臣共同发动政变,杀死两兄弟,迫使武则天让位于王子李贤,历史上被称为“神龙政变”。
[img]435316[/img]
李贤登基后,国名恢复为唐。祭祀、百官、文字、服色、旗帜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万象更新,全国欢欣鼓舞。我们希望在皇帝的领导下实现唐朝的复兴。然而,不久之后,百官看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场景。皇帝身边的紫色纱帘后面有一个女人,那就是魏皇后。
大臣们暗暗抱怨,想知道唐朝的情况什么时候会改变。武则天谋权篡位不远,教训惨痛。为什么皇帝记性不长,让魏皇后听政?刚带头从女人手中夺回权力的五位大臣纷纷上演。希望陛下不要重蹈覆辙,但李贤置之不理,一如既往地坚持让魏皇后听政。
对于这件事,很多人认为中宗李显是无能的,在纵容她之前,他们感受到了魏皇后多年流放生活中的相互帮助。
当时,李显被母亲废除为庐陵王,流放房陵,过着14年被禁止的生活。每当他遇到母亲派来的使者,李显都会想起他死去的二哥李贤,他吓得发抖,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勇气。韦皇后一次又一次地鼓励他,这让李显心存感激,并向韦皇后许下了承诺。一旦他再次看到太阳,他将永远不会辜负它。
[img]435317[/img]
但李显之纵容韦后,感情因素只是其中之一,关键问题是李显当时的不利情况,促使他这样做:
第一,虽然李显当时是皇帝,但当时只是名义上的,在文武百官中,他没有任何心腹力量。
李贤第一次当王子是在25年前的永隆元年(680)。当时,他周围的大臣要么是古代的,要么是官员的。当他成为皇帝后,他刚刚提拔了一位岳父,就被赶下了舞台,成为了55天的皇帝。后来,他在房陵被禁了14年,没有时间培养他的心和腹部力量。
没有强大的施政队伍,皇帝李显就像一个光杆司令。他怎么能指挥刚刚发动政变、权势汹涌的大臣们呢!
历史惊人地相似,李显的父亲李治在登基之初也遇到了臣强主若的尴尬局面。当时,长孙无忌的专权,李治别无选择,只能靠武则天,@ 这对夫妇携手并肩,打了一场美丽的歼灭战,一网打尽了长孙无忌集团。
此时,只有魏后才能依靠李显。权力在妻子手中,总比落在大臣手中放心。
[img]435318[/img]
第二,除大臣们外,李显的四弟相王李旦和小妹太平公主都不是省油灯。
虽然李丹对名利漠不关心,主动把王位给李贤,但他的政治力量不容低估。武则天在位时,李丹成为了六年的皇帝,十四年的继承人。虽然他是一个傀儡,但他就像李唐的旗帜,影响着无数忠诚大臣的心。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最喜欢的小女儿。她聪明,手段高超,赢得了母亲的真实传记。她常年参与政治,在官员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弟弟妹妹的存在,是李显的巨大潜在威胁,让他极度不安。@ 李显更迫切需要扩大自己的力量,稳定自己的统治。
常年互相帮助,让李显非常信任魏后,把她当成事业帮手也是人之常情。除了重用魏,李显还迅速提拔东宫老部杨再思和魏元忠为宰相;通过他的昭容上官婉儿,他赢得了武三思;提拔胡僧慧范、术士郑普思,学习武则天,利用这些和尚道士在民间宣传自己的正统性。
李贤重用魏皇后等一系列手段巩固自己的地位。虽然方法不巧妙,手腕也不高超,但方向基本正确。然而,李贤胸无城府,浅躁愚鲁,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始终把握不好。这导致了被妻子和女儿毒死的悲惨结局。
有武则天篡唐前车之鉴,李显为何还纵容魏后临朝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