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怀帝司马炽在位期间,汉昭武帝刘聪趁势突破洛阳,爆发永嘉之乱。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往下看。
很多时候,无论多么努力,历史都不会以某人的意志转移。孝怀皇帝司马炽本身并不是一个完全平庸的人。他是武帝司马炎的第二十五子,即位时二十三岁。八王之乱时,他只有十几岁,没有参加斗争。当时他也能安心守己,“冲素自守,门绝宾游,不交世事,专玩史籍,有名于时”。即位之初,司马越虽然辅政,但司马炽也是“每次宴会,经常与群官讨论众务,考经籍”,颇有做出一些成就的愿望。
然后,在亲政之后,他也“关注普通的事情”,这激发了司马越的不满,要求撤回封地,司马炽不允许(估计双方都在互相测试),然后司马越离开了许昌。即便如此,司马越还是掌握了军政大权。甚至在永嘉元年(307年),司马越“自己当丞相,领兖州牧,都督兖、豫、司、冀、幽、军事”。永嘉四年(310年),司马越以讨伐石勒为由,带走了洛阳的守卫兵,于是“宫省无复守卫,荒芜日益,殿内死人交横”。司马越和孝怀皇帝司马炽彻底破裂。永嘉五年(311年),司马炽发布司马越罪,要求各方征求意见。司马越急血攻心,死于项城(今河南周口)。似乎所有的权臣都被清除了,司马炽终于可以大展拳脚了。但历史并没有给司马炽时间。
[img]436050[/img]
另一方面,匈奴五部(左、右、南、中、北)的左帅刘渊,经过外戚杨军和成都王司马颖的封存,积累了实力。元熙元年(304年),自称汉王,“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神”。三祖五宗分别是三祖:太祖高帝刘邦(西汉)、刘秀(东汉)世祖光武皇帝、烈祖昭烈皇帝刘备(蜀汉)。太宗孝文皇帝刘恒(西汉)五宗、刘彻(西汉)世宗孝武皇帝、刘询(西汉)中宗孝宣皇帝、显宗孝明皇帝刘庄(东汉)、肃宗孝章皇帝刘洋(东汉)。永嘉二年(308年),刘渊正式称帝,改年号为永丰,定都左国城(今山西方山县),距洛阳都城500多公里,此时包括太原在内的许多地方都被刘渊占领。此时,汉赵太史令宣于修观天象,演奏刘渊“不到三年,必克洛阳”。于是刘渊对洛阳的三次进攻开始了西晋灭亡。
第一次,永嘉二年(308年)秋,刘渊派四子刘聪进攻洛阳。汉赵军势不可挡,先后击败了东海王司马越派出的军队和平昌公司马模派出的军队。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刘聪认为洛阳很容易得到。没想到,他被洪农太守元推迟投降,大败而归。
第二次,同年冬天,刘聪等人再次进攻洛阳,越过黄河后击败晋军,驻扎在洛阳西明门。退役的晋军拼命反击,西晋护军贾胤打破了汉赵军,迫使他退役。东海王司马越还派人从宣阳门攻击并杀死了呼延朗。看到他无法迅速征服,汉赵撤军。
[img]436051[/img]
第三次,刘聪派刘曜在永嘉四年(310年)结束后三个月攻击洛阳。西晋王朝没有积极的防御,反而陷入了内斗,司马越先带走了洛阳守军,洛阳就像一座空城,司马炽第二年再次讨伐司马越。司马越死后,掌权的王衍(极其无能和迂腐)决定秘不发葬,以襄阳王司马范为将军统令其部,回东海国安葬。汉赵的石勒轻骑追上丧葬部队,大败晋军,“十几万士兵相践如山,无人得免”,西晋主力灭亡。此时被俘的王衍也“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自己”,最终被石勒派人推墙压死。随后,在汉赵军队的进攻下,“晋兵前后十二败,死者三万多人”,西晋再也无人可用,无险可守。一直想迁都的司马炽,一次被王衍阻止,一次被“左右恋财”阻止。即使孝怀皇帝想自己逃跑,他也“为了盗窃而掠夺,不能还钱”。
终于,永嘉五年(311年)六月,洛阳被征服,孝怀皇帝司马炽被俘,王子司马诠被杀。历史上被称为“永嘉之乱”,这也敲响了西晋的丧钟。
司马炽在位期间为什么会爆发永嘉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