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天下大乱,英雄层出不穷。除了隋朝最早起兵反隋的重要大臣杨玄感,还有中原瓦岗寨的英雄,还有王世充、窦建德两大分裂势力。
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同样是隋朝重臣、关陇贵族的唐国公李渊,却利用隋朝官兵与瓦岗寨在洛阳激战的机会,从太原起兵,一路向西杀入无人防守的长安,拥有隋朝杨帝王为新君,远在扬州的杨迪皇帝为太上皇,名正言顺地掌握了隋朝的权力。
第二年,杨迪皇帝杨光在扬州被哗变的士兵杀害。李渊强迫代王杨玉禅让位,最终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建立了唐朝。
李渊乘乱在太原起兵反隋,最重要的是受到其次子李世民的鼓励。虽然李渊也有不臣之心,但如果没有李世民的强烈鼓励,也许李渊只是隋朝的大臣,手里拿着重兵割据一方。李世民曾三次劝说李渊起兵反隋。
[img]434164[/img]
李世民年轻时聪明果断,不拘小节,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武术,擅长骑射,可谓文武兼备。
11年(615年),17岁的李世民参加了左屯位将军云定兴的军队,前往雁门关营救被突厥人包围的杨迪皇帝。
12年(616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李世民跟随太原,多次与父亲出征,平息了山西省各种叛乱,抗击东突厥人的入侵。
年轻的李世民有很强的政治眼光。当时,世界各地的英雄齐聚一堂,隋朝已经风雨飘摇。李世民敏锐地预料到,隋朝的国运将尽,这是取得成就的好时机。
为此,李世民利用父亲李渊主持太原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反隋活动。在广交英雄的同时,他联系了晋阳县长刘文静和晋阳宫副主任裴寂。在积极招兵买马的同时,他准备起事反隋。
经过一番秘密准备,李世民第一次建议父亲李渊起兵:“今天没有办法。人们很穷。晋阳城外有战场。如果我父亲只满足于他目前的身份和地位,那么世界上到处都是寇道,朝廷严厉惩罚了法律。我们随时都处于危险之中。最好顺应人民的心,在晋阳起兵,把灾难变成祝福。这就是所谓的“天授时代”。”
李渊听了,却大吃一惊:“你怎么说这样的话,我现在就把你带到官府去。”
当李世民看到他父亲这么说时,很难再说服他,李渊并没有真正把李世民转移到政府。
[img]434165[/img]
不久,李世民第二次建议李渊起兵:“现在盗贼越来越多,到处都是。我父亲和成年人被命令讨贼。现在发生了什么事?如果你能和小偷打架,朝廷也会失败,仍然会陷入危机。如果我父亲听了我上次的建议,他可以避免灾难。我说的是完美的策略。请不要怀疑我父亲和成年人。”
这一次,李渊并没有像第一次那样坚决拒绝,而是用无奈的语气说再考虑一下。
看到父亲李渊还是下不了起兵的决心,李世民和刘文静、裴寂密谋起兵之策。李世民想告诉父亲真相,担心李渊不听。
李世民私下找裴寂商量,裴寂选了晋阳宫的几个美女,在李渊喝醉后陪他过夜。随后,裴寂把李世民的计划告诉了李渊,李渊大吃一惊。
裴寂说:“安排宫女侍奉,事情曝光后就要杀头了,我这样做是为了劝你下定决心起兵啊。”
李世民趁机向李渊汇报了整个计划。起初,李渊说他不想成为一个混乱的小偷,坚决不同意。他还说他会把李世民送去报官。过了一会儿,李渊答应开兵,对李世民说:“我爱你。我怎么能忍受告诉你邪恶?”(《新唐书》)
[img]434166[/img]
大业十三年(617年)2月,李渊治下驻马邑(今山西朔州市)鹰扬校尉刘武周发动兵变,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割据马邑,自称天子。并与突厥勾结,试图南下争夺世界。
听到这个消息后,隋颉帝非常生气,他想以“无效取悦小偷”的罪名将李渊带到江都(现扬州)进行治疗。在这种危急情况下,李世民第三次劝说李渊出兵。他说:“事情很紧急,你可以举事。”
这时,李渊终于下定决心在太原开兵。5月15日,李渊和李世民斩首了杨迪皇帝安插在他身边的探子王伟和高君雅。
7月,李渊率军3万誓师,以“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的名义正式起兵,直奔关中,展开了灭隋建唐的伟大成就。
李世民三次劝说李渊起兵反隋。具体情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