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元璋成为皇帝之前,他已经派出徐达和常遇春率领北伐军队恢复中原。洪武元年8月,北伐军队征服了元大都市。元顺帝在城市破裂前匆匆逃离大都市,逃往漠北,元朝灭亡。
之后,明军先后控制了山西、陕西、甘肃等地,进入东北,出征塞外。同时,他还分兵突入福建、广东、广西和四川,消灭了夏政权等以明盛为首的地方分裂势力,一路走向云贵边境。经过近20年的努力,他终于完成了统一的伟大事业。
既然朱元璋是皇帝,自然要奖励那些为他夺取世界的文臣武将。朱元璋和建立宋朝的赵匡胤有一个明显的区别,那就是“重武轻文”。
大宋朝成立后,赵匡胤执行了“重文轻武”的国策。即使是参与“陈桥兵变”的心腹武将,赵匡胤也愿意以“杯酒释兵权”的高超手腕交出兵权。
[img]434119[/img]
朱元璋则不同。他成立明朝后,完全实行了“重武轻文”政策。因为他的明朝主要是靠武将打下来的(其实哪个朝代不是靠武将打下来的?),所以他成为皇帝后,一定要大肆奖励武将。
从朱元璋对开国功臣的封官晋爵中,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有多“重武轻文”。
明朝成立后,徐达等36名开国功臣被授予公、侯、伯,其中包括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遇春、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魏国公邓愈六个公爵。在这六个封公的人中,只有中书丞相李善长是文臣,其他五个都是武将。
朱元璋还分封汤等28人为侯爵。令文臣失望的是,这28个侯爵中没有一个是文臣,朱元璋又封了两个伯爵。最后,这两个人是文臣。他们是右丞相汪广洋和皇史上的刘伯温。
[img]434120[/img]
大明王朝建立后,只有三个新贵族是文臣!
因此,这些早年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开国英雄,从此过上了天堂般的生活。朝廷给公侯们高薪,按级别分配房产,经常用“庄田”、以“勋臣田”等名义赏赐大量田地和租户,让他们过上无忧无虑的美好生活。
朱元璋甚至向这些分封的开国功臣颁发了免死铁卷(只要不谋反就可以免死)。
然而,为了给皇太孙朱允炆留下稳定的政治局势,朱元璋在晚年多次发动大狱,大规模杀害了功臣宿将。
更具代表性的是地位仅次于朱元璋的韩国公李善长。洪武23年(1390年),李善长因与胡“交通谋反”罪被杀,70多名家属全部被杀。
[img]434121[/img]
洪武26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参演蓝玉谋反,朱元璋立即让人拿下蓝玉,并由官员审讯。三天后,朱元璋处死了蓝玉。
之后,朱元璋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洁和株连:颍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毅、侯朱寿、定远侯王碧、户部侍郎傅友文等人相继被杀,首都有数万人参与灭族。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杀戮,明初的英雄几乎被屠杀,间接导致朱元璋死后,第四子燕王朱迪发动“靖难之战”后,建文帝一朝中没有好将领。
有人认为这就是为什么这些武将傲慢自取,但更多的人仍然认为朱元璋杀死英雄是“鸟尽,弓藏;狡猾的兔子死了,走狗做饭”的原因。
朱元璋建立的明宋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他有多少武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