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治宁死不降吴三桂,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康熙十二年,康熙皇帝下令撤回诸侯,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立即决定造反。当时,朱国治刚补充云南巡抚两年。吴三桂拘留了李兴元、云南府知府高显辰等人,并强迫他们参与谋反。
但朱国治宁死不屈,还辱骂吴三桂是反贼,吴三桂一怒之下,将朱国治开膛破肚,枭首示众。《研堂见闻杂记》记载:“后来康熙十一二年复抚滇中,值吴三桂变,提到开膛枭示。”
三藩之乱平定后,康熙还特别表扬了朱国治的忠诚,并下令说:“朱国治在反贼吴三桂反叛之初,无法抗拒反抗,于是被杀死,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深受同情。他是一个优秀的同情心。是加送给家庭部的右侍郎,祭葬如仪式,阴一子入国子监。”
雍正即位后,恩准朱国治入祭昭忠祠。即使在编写《清史稿》的过程中,也被列入《忠义传》。由此可见,朱国治确实忠于清朝,否则他不会宁死不降吴三桂。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说他是奸人?
这取决于朱国治平日做了什么。先简单介绍一下他。朱国治出生于明末清初,是辽东抚顺人。顺治四年,贡生授固安知县,从而走上仕途,然后加入汉军正黄旗。
朱国治先后担任顺德知府、大理寺少卿、江宁巡抚、云南巡抚等职务。在他工作期间,他没有少做坏事,所以他被称为叛徒。至于他做了什么,让我们看看。
[img]433563[/img]
搜刮无度
顺治十六年来,朱国治担任江苏省巡抚。在此期间,他不断搜索民用脂肪和民用软膏。这还不够。朱国治还要求下属“送礼物”。如果有人敢不送礼物,以后就不要想了。每个人都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朱白地”。
制造“奏销案”
顺治18年来,江南的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未能按期向朝廷支付金钱和食物。在当时的环境下,当地人生活困难,筹集资金并不容易。在政治上,虽然江南士绅表面上向清朝屈服,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完全忘记朱明朝,也不愿意支付金钱和食物。
因此,清朝法院命令当地官员尽快收集所有的钱和食物。清朝法院这样做不仅是为了收集钱和食物,也是为了压制江南士族,让他们屈服。为了完成任务,朱国志毫不犹豫地说,江南士绅集体对抗国家政策,并建议将其全部拆除。
有一段时间,只要是欠钱的人,不管是谁,不管欠多少钱,都是以名义废除的。有欠粮的人,比如秀才、举人、进士,都革去了名气。当时有一个探花欠了一笔钱,都被淘汰了名气,于是民间流传着“探花不值一文钱”的说法。在这件事上,共有1.3万多位绅士被淘汰,历史上被称为“奏销案”。
[img]433564[/img]
制造“哭庙案”
说到“哭庙案”,我不得不提到才华横溢的金圣叹了口气。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作家和文学批评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人被朱国治陷害致死。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苏州有个县长为了催交税,不惜滥用私刑,引起了当地秀才的抗议。这时顺治皇帝去世了,秀才们在顺治灵面前请愿,把矛头指向县长朱国治。
朱国治一怒之下,逮捕了几位领导秀才,想尽快平息此事。谁知道却激怒了大家,金圣叹,作为当地名人,自然要站出来为大家发出不公正的声音。这也冒犯了朱国治。
于是,朱国治逮捕了金圣叹,他高呼先帝,打了他20巴掌。之后,朱国治将这些人列为“摇动人心、倡乱”,并将金圣叹定为首犯,判处死刑。
就这样,包括金圣叹在内的121人在秋后被处决。临刑前,金圣叹了口气,向监狱斩官要酒喝,边喝边说:“割头,痛苦;喝酒,快乐;割头先喝酒,开心!”
以上就是朱国治在当官期间的所作所为,堪称“奸人”。江南士绅得知他被吴三桂开膛破肚,欢呼雀跃,感叹终于为金圣叹等人报仇。
从清廷的角度来看,朱国治受到康熙的赞扬,被雍正准入昭忠祠,甚至被写入《忠义传》。对清朝来说,朱国治无疑是一个“忠臣”,但对人民来说,他确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奸臣”。
朱国治宁死不降吴三桂,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