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的传奇经历几乎家喻户晓,妇女和儿童都知道。清末成书的小说《三侠五义》说,刘和李晚年同时怀孕。为了争当正宫皇后,刘妃用心计把李的儿子换成了剥皮的狸猫,诽谤李妃生下了恶魔。真宗怒不可遏,将李妃打入冷宫,将刘妃立为皇后。后来,天怒人怨,刘妃生的儿子早逝,而李妃生的男婴在波折后被立为王子,登上王位,这就是仁宗。在包拯的帮助下,仁宗得知了真相,认出了失明的李妃,而升为皇太后的刘则上吊自杀。
[img]433589[/img]
自宋代以来,由于对小说、戏剧等各种流行艺术形式的诠释,仁宗生母之谜越来越生动,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尽管历代增加和删除了许多虚假或真实的内容,但戏剧和小说的情节也有所不同。然而,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大案例。无论是小说还是歌剧,仁宗都是真宗后刘氏的儿子,还是王妃李氏的亲生儿子,几乎每个人都说仁宗是李妃出生的,而不是刘皇后的儿子。李氏原本是刘后做妃子时的侍女,庄重寡言,后来被真宗看中,成为后宫妃子之一
李是刘后做妃子时的侍女。他庄严寡言。后来,他受到真宗的青睐,成为后宫的妃子之一。在李妃之前,真正的后妃生了五个男孩,他们都死了。此时,真正的正宗令人担忧,处于无人继承王位的尴尬之中。
据记载,当李怀孕时,他和真宗一起旅行,不小心碰到了玉钗。真宗心中暗示:如果玉钗完好无损,她将成为一个男孩。从左到右取玉钗,真是完好无损。这一传说反映了真宗渴望孩子的迫切心态,也是真宗无奈之余求助神灵降子的真实写照。
虽然不可信,但可以肯定的是,李后来确实生了一个男婴。真宗中年得子,自然喜出望外。仁宗赵真还没来得及睁开眼睛记住自己母亲的脸,就在父亲真宗的默许下,被一直没有生育的刘氏视为自己的儿子。生母李吓坏了刘后的权力,只能看着孩子被别人带走,却不敢表现出任何不满,否则不仅会伤害自己,还会给自己的儿子带来灾难。
乾兴元年,13岁的仁宗即位。刘以皇太后的身份听政,权力倾向于朝野。后人可能是出于男权意识,也可能是基于正统观念,把刘皇后比作唐代的武则天,对她的政治批评很多。此外,宋初有兄弟和兄弟的先例,而真宗确实有一个能干的弟弟,所以有很多谣言说刘皇后在真宗临终时以不正当手段拒绝了赵,从而夺取了最高权力。
一种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在真宗死前的最后一刻,真宗用手指指着自己的胸部,伸出五根手指,再伸出三根手指,以示大臣们敲榻问病。后来有人猜测,当时真宗是想让弟弟,也就是小说剧中知名度极高的“八千岁”元妍摄政并协助赵真。但刘后于事后派人向大臣解释,官方所示,只指三、五天病可稍退,别无他意。听了这话,元似似发现自己已经成为刘后当权的障碍。为避免刘后残酷的政治打击,他立即闭门谢客,不再参与朝中事务,直到刘后去世,仁宗亲政。
然而,谣言毕竟不是事实。据可靠资料记载,真宗病危时,唯一不放心的就是自己年幼的儿子,怕皇位落入别人手中。他最后一次在卧室里召见大臣们。首相丁宇代表文武官员在真宗面前做出承诺。皇太子聪明睿智,准备继承大统。大臣们会尽力帮助他。更何况有皇后居中裁决军国大事,天下太平,四方归服。臣等若敢有异议,就是危害江山社姬,罪当万死。
这实际上是为了向真宗保证,他将尽最大努力帮助新皇帝,绝不允许他放弃。真宗当时不能再说话了,只是点点头,微笑着表示满意。事实上,在真宗晚年,刘皇后的权力越来越大,基本上控制了政府,加上总理丁宇等人的协调,所以真宗的担心并非不合理。真宗留下了遗嘱,“皇太后的权力同时处罚军事和国家事务”,相当于让刘皇后掌握了最高的权力。
就这样,仁宗在养母权力的阴影下一天天长大。刘太后在世时,他从来不知道李顺容是先皇妃中的亲生母亲。这可能与刘太后直接相关。毕竟,她可以在后宫和朝廷内外遮住天空。在这种情况下,恐怕没有人会冒着生命危险告诉仁宗生活经历的秘密。明道两年,刘太后病逝,仁宗刚亲政,这个秘密也逐渐公之于众。至于谁是第一个告诉仁宗真相的人,现在很难弄清楚,任何与刘太后不和的人都有可能向仁宗解释真相,但最有可能的是“八千岁”皇叔赵元燕和杨太妃。
[img]433590[/img]
赵自真宗死后,过了10多年的隐居生活,闭门谢客,不理朝政。仁宗亲政时,赵突然复出,告以真相,应该是合理的。杨太妃从小就照顾好仁宗的饮食和日常生活。仁宗对她也很有感情。她在宫里称刘后为阿姨,称杨太妃为小娘。杨太妃很有可能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说出真相。无论如何,仁宗都知道自己的人生经历。
经过20年的欺骗,生母也在明道元年不明不白地死去,当仁宗知道自己的人生经历时,其震惊无异于天崩地陷。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他亲自乘牛车前往安放李妃棺材的洪福院,并派兵包围刘后的房子,以便在查明真相后处理。这时,仁宗不仅了解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还听说自己的亲生母亲死于非命。他必须打开棺材来检查真相。
当棺材打开时,我看到浸泡在水银中的李飞平静地躺在棺材里,看起来像生活,衣服华丽,仁宗叹了口气:“人们怎么能相信呢?”然后他命令解雇包围刘家的士兵,并在刘太后的肖像前烧香,说:“从现在起,阿姨的生活就很清楚了。”这意味着刘太后是无辜的,她没有谋杀她的母亲。
李临死时被封为陈妃。李妃死后,刘太后一开始想秘而不宣,准备以普通宫人的礼仪举行葬礼。然而,首相吕毅建议刘太后,如果她想拯救刘,她必须埋葬李妃。刘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定以高标准葬礼。虽然他的生母被埋葬了,但他并没有稀释仁宗对李的无限内疚。他必须让他的母亲享受到他生前从未获得过的名字。
经过朝廷的激烈争论,真宗的第一位皇后郭最终被列入太庙,另一座奉慈庙分别供奉刘和李的牌位。刘被追为庄献明肃皇后,李被追为庄懿皇后。奉慈庙的建立最终确立了仁宗生母的地位,也意味着年轻的仁宗在政治上越来越成熟,逐渐摆脱了刘太后的阴影。
北宋【狸猫换王子】到底是怎么回事?[狸猫换王子]事件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