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有“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战争事迹,主角是文官王玄策。他是怎么做到的?
“一人灭一国”听起来像吹牛,根本做不到。即使一个国家有多弱,也不会一个人死。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不仅派出了数十万军队,还配备了王坚、王贲等经历过百战的一流指挥官。
从这个分析来看,打赢灭国之战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一是要有一支强大而忠于自己的军队。
第二:要有一个熟悉兵法,经历过百战的统帅。
三是要有足够的后勤保障。
[img]431995[/img]
如果没有这三个基本条件,就很难摧毁这个国家。然而,历史的光环出现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人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王玄策”。他既不是一个经历过多次战斗的指挥官,也没有任何领导经验。他是一名外交官员(即文官),与一名灭绝的指挥官无关,但他创造了一个“一人灭一个国家”的奇迹。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李世民)任命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两人共同出使天竺(今印度)。当时的天竺分为东、西、南、北五部,合称五天竺。在恒河上游地区,五部中天竺最强大。王玄策出使天竺时,恰逢中天竺戒日王死亡。戒日王死后,中天竺内乱,其下属阿罗那篡位自立,成为中天竺的统治者。
[img]431996[/img]
阿罗那是一个没有远见的人。即位后,他不仅鄙视以王玄策为首的唐朝使团,甚至贪图其他国家对唐朝的贡品,杀死了王玄策和蒋师仁以外的所有人,并拘留了他们。几天后,王玄策和蒋师仁趁着看守士兵睡觉的空隙逃出了生日。对于普通人来说,一定要回朝廷报皇帝,然后派兵征伐。然而,王玄策并没有这样做。首先,他去了唐代附属国泥婆罗国(今尼泊尔)借兵,然后找到了唐太宗的女婿吐蕃国王松赞干布借兵。他总共借了8200名精锐士兵。王玄策本人担任总经理,以蒋师仁为先锋带兵进入天竺。
王玄策和蒋师仁领兵攻打中天竺首战,歼敌2万余人,军队一路势如破竹,直攻中天竺都城。经过三天的战斗,阿罗那成功地突破了城市,顺便逃走了残部,从东天竺国王的尸鸠摩搬来救兵,试图反击。王玄策怒不可遏,继续挥师东进,一举全歼阿罗那顺残部,活捉阿罗那顺。“余众尽坑杀,远近城邑降580所,俘虏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三万多头,天竺震恐”。王玄策准备乘胜追击,因为东天竺帮助了阿罗那顺,他一鼓作气地摧毁了东天竺。吓到东天竺国王尸鸠摩魂飞魄散,赶紧送了牛马万头、金银财宝,向王玄策谢罪,王玄策才罢休。
经过这场战斗,580个城市屈服,震惊了整个天竺和周边小国。贞观22年(649年),王玄策护送阿罗那顺等囚犯,与其他天竺四国和一些沿途小国进贡的宝物一起返回长安。唐太宗(李世民)将这一记录命名为朝散医生。王玄策用自己的力量赞扬了唐朝的国威,顾后代称赞他“一人灭一国”。
王玄策是如何创造一人灭一国的奇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