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商鞅和白起,秦国三大功臣,都被杀了 为什么张仪能和平无事?

大家好,就给大家讲讲张仪的故事。作为秦国的英雄,商鞅被判极刑,白起被杀。为什么张仪能安全无事?

张仪能用三寸之舌把天下诸侯玩得团团转,“一怒而诸侯怕,安居而天下熄”,他绝伦的智力恐怕是古今罕见的。

商鞅、白起这两位具有代表性的秦国功臣,结局都很糟糕,一个被五马分尸,另一个稍有幸运,能用秦王赐予的剑自杀。

[img]430669[/img]

张仪

一个聪明的人必须能够提前预测危险,为自己安排后路,化解死亡危机。即使张毅不得不离开秦国,他也可以去魏国当总理;商鞅和白起失去了国王的宠爱,只能迎来毁灭性的结局。

结怨天下

所谓“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邻”,虽然商鞅、白起、张毅都是帮助秦国向邻国敲诈勒索的“爪牙”,但他们做事的方式却不一样。

你认为商鞅只是一个主持变法的政治家

公元前340年,商鞅率秦军袭魏,魏惠王派公子昂率军作战。

[img]430670[/img]

商鞅

商鞅曾为魏国丞相公孙痤服务。当时,他可能与公子昂有一些友谊。两军拒绝了。商鞅给公子昂写了一封信,说:“我们关系很好。现在我已经到了刀兵相向的地步,为了我们自己的国家。我受不了。我愿意和我的儿子一起喝酒,然后他们的罢工者回家。”

公子昂觉得言之有理,便亲自去秦军营吃饭,没想到刚过去就被商鞅绑起来了。

然后商鞅趁机派秦军全军出击,失去主将的魏军大败。魏惠王此时没有抵抗秦军的力量,只好把黄河以西的土地全部割给秦国。

秦惠王

从那以后,魏国只能迁都到大梁,再也没有与秦国的实力抗衡过,诸侯们又乘火抢劫进攻魏国,魏国由盛转衰。

商鞅被秦惠王瞄准后,逃到魏国,却被魏国人抓住,送回秦国。商鞅最终被五马分尸,魏国人一定要举行宴会庆祝。

作为秦国的将领,白起南征北战夺取了韩、赵、魏、楚四国的大量土地。长平战后,他杀死了赵军40万中风。为什么白起没有像商鞅和张毅那样逃跑——哪个国家能容忍白起?

张仪的事迹,并不比这两个人高尚,但他知道如何在结怨天下的过程中给自己留一条后路——魏国。

[img]430671[/img]

白起

公元前328年,张仪率领秦军攻占魏蒲阳。后来,张仪劝秦王把濮阳还给魏国,让他把儿子送到魏国当人质。

公元前322年,秦王假意罢免张仪的丞相,张仪到魏国成为丞相,直到公元前317年才回国。

秦王要求张仪进入魏国,目的是改变魏国的外交政策,与秦国保持联系。事实证明,张仪在过去的五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不仅使魏王成为秦王的“忠臣”,而且在魏国形成了一定的力量。

战国后期,魏国充满了投降派的声音,投降派的声势意味着张毅在魏国的影响力。公元前310年,张毅与新的秦武王不同。逃到魏国后,他不仅被接受,还成为了魏国的总理。

[img]430672[/img]

秦武王举鼎而死

检测危机的能力不同

商鞅在秦国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在过去的十年里,他也积累了巨大的仇恨。不仅秦国人民把他当作恶魔,而且统治阶级的贵族也想摆脱它。

在商鞅走到最后的那段时间里,没有一批甲士当保镖,所以他决定不出去。这是因为秦人恨他咬牙切齿,想杀他,然后很快就杀了他。恐怕没有人能成为宰相。

起初,由于秦孝公毫无保留的信任,商鞅仍然可以保证他有一个强大的支持者。但致命的是,秦孝公死后即位的秦惠王是商鞅的敌人。

商鞅的结局

商鞅变法初期,秦人不接受新法,贵族多次违反新法挑战商鞅的权威。为了保证新法的顺利实施,商鞅决定在王子(后来的秦惠王)身上立威。他被判处王子师父子虔切鼻子、王子傅公孙贾脸上刻字的刑罚。

这件事轰动朝野,从此没有人敢反抗新法,秦惠王和商鞅的梁子成功结下。

商鞅为什么不在秦孝公死前离开秦国呢?也许他不愿意在秦国的官爵和地位上。像李斯一样,他认为自己努力工作,认为秦“最终不辜负我”。

白起被赐死有两个原因。1.、大家可能都知道拒绝率兵攻打邯郸。2、恐怕很少有人注意到与当权者范菊不合。

[img]430673[/img]

公元前259年,白起赢得长平战争后,赵国失去了所有精英。这是攻打邯郸一举杀赵的好时机。然而,范菊担心白起杀赵后的功劳会掩盖自己,成功说服秦王罢兵。白起气得辞职回家。

然而,一年后,秦王不得不再次攻击邯郸。这一次,王陵是将军。秦军的战争成果很差。首先,秦王无法占据优势,增加了援助,但仍然无法改变秦军战败的结果。

秦王想让白起出山,但经判断,白起认为秦国在长平战争中损失惨重。现在王子们已经派兵救援赵国。如果秦军再次进攻,他们将失败。

白起坚决不出山,以免毁掉自己一生无败的名声。秦王不得不派出更多的军队,派王米再次围攻邯郸。在邯郸城下,魏公子信陵君带领的魏楚联军击败了秦军,这场战争成了秦国的耻辱。

白起幸灾乐祸地私下对人们说:“秦王不听我的建议,真的被打败了!”这些话传到了秦王的耳朵里。经过范菊的煽风点火,秦王最终决定杀死白起。

魏冉推荐白起,魏冉被范菊搞下台..

与商鞅、白起相比,张仪实在可以预测危险的到来。

[img]430674[/img]

秦惠王活着的时候,张仪已经不讨王子(秦武王)的喜欢了。秦武王即位后,虽然没有立即用张仪手术,但有人整晚凑到他耳边说张仪的坏话。

张毅早就预料到了危险的到来。在秦武王采取行动之前,他提出了一个帮助自己逃脱的好政策:“我听说齐王恨我。齐王必须率领军队在我在哪个国家作战。现在你可以派我去魏国当总理了。届时,齐国必须向魏国宣战。你可以利用诸侯内乱的机会攻击韩国,摧毁周朝,这样秦国才能主宰世界!”

秦武王觉得张仪言之有理,立即派他出使魏国,张仪也就此待在魏国不走,还成了丞相,直到他去世。

[img]430675[/img]

战国公园前350年

张仪入魏后,齐王真的向魏宣战,张仪又把齐王放在了一起。结果齐王主动罢兵,张仪可以在魏享受他最后的岁月。我之前的文章已经说清楚了这件事的具体过程,这里就不赘述了。

当局是迷人的,旁观者是清晰的。权力领域的人们经常被眼前的好情况所迷惑,最终失去判断力。危机已经来到了他面前,但他的眼睛已经被现有的权力和财富蒙蔽了双眼,最终一步一步地陷入泥潭。

像张毅这样的人,在股掌之间玩七国君主,动摇世界就像转动地球仪一样简单,总是在世界形势的变化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其他人只能被动地接受他的奸计,或者知道这是奸计,但不得不接受。

整个世界的节奏都由张毅主导,因为谁能动摇他?谁能威胁到他?他就像当时的主人。他可以用一句话挑起战争,用另一句话平息战争。全世界都被他的奸计蒙蔽了双眼。谁能蒙蔽他,让他走上死亡之路?


商鞅和白起,秦国三大功臣,都被杀了 为什么张仪能和平无事?商鞅和白起,秦国三大功臣,都被杀了 为什么张仪能和平无事?

,,,,,,

  • 樗里疾是怎样的人?樗里疾与芈月有什么关系
  • 电视剧《芈月传》里芈月就像是一个集团的首领,要想经营好秦国这个“集团”,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是远远不够的,芈月还需要伙伴与...

  • 张仪介绍秦国名相 用智谋和辩术瓦解六国合纵
  • 导读:张仪(?-前309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战略家。张仪曾与苏...

  • 春秋战国时期的合伙人:苏秦和张毅相互反制,相互依赖
  • 苏秦用来吃饭的品牌是“合纵”,即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盟,共同对抗秦国。秦国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张仪用来吃...

  • 为什么白起被称为战神?秦王为什么要杀白起?
  • 战神白起 作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将军,白起为秦昭王战斗了无数次,讨伐了六国,使六国人民感到害怕;作为一名指挥官,他善...

  • 为什么秦始皇要多次巡逻?他的目的是什么?
  •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短短11年,秦始皇就曾五次出游。有人说秦始皇如此频繁的巡逻完全是为...

  • 赵武灵王戏秦王:到你眼皮底下走又怎么样?
  •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正在实施胡服骑射改革。他绝对是外国战争的一代英雄,但他在治理国家和治理国家方面并不那么聪明。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