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清朝大臣。他在历史上的口碑两极分化非常严重。有人说他是一代完人,也有人把他贬得一无是处。
康熙和雍正都是正方代表。他们对李光地非常乐观。一个把他当作知己,另一个称赞他是一代完美的人。全祖望和梁启超是反方代表。他们认为李光地是一个性格不好的伪君子。
在《齐亭集》中,全祖望是这样描述李光地的——他早年卖朋友,中年卖情,晚年以外妇之子来回。
那么,历史上的李光地真的那么难以忍受吗?卖友求荣,贪位忘亲,有私生子。这些指控是欲加罪还是真的?
一、卖友求荣
全祖望所说的初年卖友,是指陈李公案。其中,“陈”是陈梦雷,他和李光迪有很大的渊源。他们不仅是福建老乡,也是康熙九年的进士。入仕后,他们一起在翰林院做编修。
巧合的是,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在福州叛乱时,两人都在家乡探亲,参与其中。然而,叛乱平息后,陈李走向了完全不同的生活。
[img]430925[/img]
李光地成为忠臣的榜样,深受康熙的重视。从那以后,青云一路升到文渊阁大学学士学位。陈梦雷因反叛罪差点丧命,被贬17年。在此期间,他的父母和妻子都去世了。
据陈梦雷说,他是父亲被拘留成耿忠忠的工作人员,然后他和被迫来福州的李光地秘密制定了内外合作的计划。
于是,陈继续留在叛军营收集情报,写了一封密疏(上面写着叛军虚实和平叛军的好策略)。李光地以父亲生病为由,带着密疏逃离福州。
后来,李光地以自己的名义派人把蜡丸疏献给康熙。清军平叛后,陈梦雷因逆之罪入狱。他多次要求李光地说实话,但未能如愿。
幸运的是,有人救了他,陈梦雷从死刑变成了流放。此后,陈梦雷视李光地为敌人,并写下了《绝交书》。然而,李光地在榕村续语录中完全是另一句话。
李光说他不敢欺负君主和朋友。《蜡丸疏》绝不是陈梦雷的手。他还说陈梦雷被别人迷惑了,所以他反目成仇。
由于陈李各执一词,蜡丸案成为历史公案。然而,后人大多站在陈梦雷这边,这也成了李光地生活的污点。
[img]430926[/img]
二、贪位忘亲
康熙33年来,李光地的母亲在家乡去世。根据古代规定,李光地作为一个儿子,应该辞去官员,回家孝顺三年。然而,当时,李光地刚刚晋升为顺天学政。康熙不想让他辞职,所以他故意命令他在任。
也许是因为想到了人子的责任,也许是因为害怕舆论的压力,李光地提出了请假九个月回家治丧的想法。没想到,李光地的举动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不少官员纷纷上疏弹劾他。
沈恺曾和杨敬儒认为,如果李光地真的把君命放在第一位,他可以在三年任期结束后辞职回家守葬。此外,现在世界是和平的,军事指挥官仍然可以回国守制。读诗读书的文臣怎么能厚颜无耻呢?
彭鹏在事件中写了近千字,阐明了十个不能留用李光地的理由,指责他贪位忘亲,司文丧行。
为了平息情况,康熙不得不免去李光地,但他不允许回到家乡,而是让他留在首都守孝。李光地丧葬期满后,康熙对他的宠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
[img]430927[/img]
三、有私生子
据《清史稿》记载,李光地有三个儿子,即钟伦、钟侨、钟旺,还有一个养子李天宠,其中两个是举人,两个是进士。
全祖望所说的外妇之子,是指李光地晚年,突然有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来到门口,自称是他的情人和私生子。
据说这个女人出生在一栋青楼里。李光地在北京丧葬时与她有关系,有两个孩子,但后来他为了自己的声誉和未来抛弃了母子。
就三项指控而言,卖友求荣存在争议,李光地和陈梦雷各执一词;贪位忘亲是另一种隐藏的感觉。毕竟康熙的命令是第一位的;私生子的官方历史没有记载,是抹黑还是事实还有待研究。
但话说回来,我们可以质疑李光地的性格,但我们不能否认他的才能。早年,李光地为平定三藩、收复台湾省做出了贡献,中年治理了直隶水患。晚年,他根据康熙的政治需要写书,赢得了康熙的喜爱。
为什么李光地在历史上的口碑两极分化如此严重?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