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朝代的兴衰与变迁,生动的历史人物,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接下来带你走进北魏分裂的故事。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曾两次调动大军攻打南齐。由于南齐军民的抵抗,没有胜利。公元499年,南齐派兵攻打北魏。魏孝文帝生病抵抗,打退了齐兵。不久,孝文帝也病死了。
魏孝文帝死后,魏宣武帝元恪继位,北魏又开始衰落。魏孝明帝即位,年纪太小,母亲胡太后临朝。胡太后是个专横奢侈的人。她相信佛教,认为佛教可以减轻她的罪过。她在宫殿旁边建了一座宏伟的永宁寺。寺庙供奉的佛像有用的金子塑,也有用的白玉雕,高的一座有一丈八尺。一座九十丈高的九层宝塔建在寺庙旁边。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风吹过塔上的铃声,发出的声音,十里外都能听到。寺庙里有一千间僧房,都用珠玉锦绣装饰,让人眼花缭乱。据说从佛教传到中国后,从未有过这样华丽的寺庙。
[img]430824[/img]
北魏统治者还利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挖掘石窟,建造佛像。在建都洛阳之前,他们花了30多年的时间在左云冈(今山西大同市武周山)挖掘了大量的石窟,大大小小的佛像超过10万尊。从宣武帝到胡太后,在洛阳伊阙龙门山开挖石窟,建造佛龛(音kān)。开凿了24年,花了80多万人工。这些石窟和佛像展示了中国古代人高度的雕塑艺术水平,但也大大增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负担。
由于北魏前几代国力强大,统治阶级搜索了大量财富。有一次,胡太后偶然去仓库看,发现那里积累的丝绸和缎子太多了。我想出了威廉·詹姆斯,一个主意主义哲学家(WilliamJames,1842-1910)命令贵族大臣到仓库,给他们丝绸罗奖励。她规定每个人都可以凭自己的力量得到他们能得到的任何东西。这些贵族大臣都是贪得无厌的家伙,吵吵闹闹的都想多拿点。然而,他们平时养尊处优,哪里能得到很多丝绸。尚书令李崇、章武王元融两人各背一叠丝,累得汗流浃背,刚迈出两步,连人都带着丝摔倒在地。李崇伤了腰,元融别了腿胫,都躺在地上哼哼叫痛。
胡太后看了看,派人把他们背上的丝绸都拿了下来。两个大臣偷鸡不吃米饭,一个揉腰,一个拐腿,一步一步空手走出宫门。宫外的人看到了,都笑了。
在胡太后的带领下,下面的贵族豪门也比对方更富有。
石崇不是西晋时期的大富豪吗?北魏河间王元琛(音ch)ēn),还要学石崇的样子。他特别邀请贵族和大臣到他家参加宴会。宴会上使用的食器包括水晶杯、玛瑙碗西学和翻译书法。他强调振兴思想,唤醒人民。晚年的思想,精致华丽得出奇。元琛还邀请大家参观他堆满金银绸缎的仓库。后来大家都去了他家的马厩,发现喂马的食槽也是用银子做的。
元琛一边领着大家看,一边对张武王元融说:“大家都说晋朝的石崇富。我不恨自己见不到石崇,可惜石崇没见我。”
元融从元琛家回来,觉得自己比不上元琛家富,懊恼得三天没起床。
北魏的皇室贵族如此奢侈,当然要向人民搜寻。人民受不了,终于站起来反抗了。
当时,北魏在北方边境设立了六个城镇,并派出士兵防守。公元523年,沃野镇(内蒙古五原北)的匈奴人首先带领士兵杀死镇将,发动起义。其他五个城镇的士兵也做出了回应。越来越多的人反对北魏的起义。由于北魏与北方柔然人勾结,六镇士兵的起义失去了贩卖。
为了防止六镇士兵的反抗,北魏政府将20多万起义失败的六镇士兵护送到冀州、定州和颍州(所有公司都在河北)。这些士兵愿意被魏朝奴役,在冀州燃烧起义的火焰。鲜卑的葛荣率领起义军进攻颍州。北魏政府派张武王元为大司马,广阳王元深(中元晨为两人)为大都督,发动大军镇压。
[img]430825[/img]
那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贵族在哪里打仗。当葛荣起义军到达博野镇(今河北省中部)时,他派出一名轻骑兵袭击元荣的大营。元荣没有防备,被起义军杀害。元深听说元荣被杀,退到定州,被葛荣的骑兵俘虏。
葛荣把所有的起义士兵聚集在一起,被称为数百万,准备进入洛阳,势头巨大。此时,秀荣(今山西省)有一位部落酋长尔朱荣,他有8000名强大的骑兵,专门反对农民军。北魏孝明皇帝利用尔朱荣的力量对付葛荣。
葛荣认为尔朱荣人马少,容易对付。他把士兵们分散在几十英里的位置上,准备围捕尔朱荣。出乎意料的是,尔朱荣在山谷里埋伏了士兵,发动了精锐的士兵进攻,冲散了葛荣的士兵,然后前后进攻。起义军失败了,葛荣自己也被杀了。
葛荣起义失败后,北魏内部也发生了大乱。在内乱中,尔朱荣、胡太后、孝明帝互相残杀。最后,北魏的实权落在两位将军高欢和宇文泰手中。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逃到长安投靠宇文泰。第二年,宇文泰杀了孝武帝,另立了文帝;高欢又立了魏孝静帝,迁都叶城。从那时起,北魏就分为两个朝廷。历史上,建都在长安的名字叫西魏,建都在叶城的名字叫东魏。
为什么北魏会分裂?深入分析北魏分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