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韩桓惠王派间谍拖累秦国,反而帮助秦国?

战国时期,争端不断。为了收集情报,扰乱敌对国家,共同派遣间谍并不少见。但并不是所有的间谍都能得到奇怪的结果,也可能会弄巧成拙。

以韩桓惠王为例。他派水利专家郑国到秦国修渠。他没有达到“弱秦”的初衷,而是让秦川800英里成为一片沃野,为秦军横扫六国提供了足够的粮草。

秦国变得越来越强大,韩国国王厌倦了秦朝

从公元前251年到公元前247年,秦连续四年丧三王,但综合国力并未减弱。秦始皇嬴政上位时,秦的实力已经超过了其他六国。被秦、魏、齐、楚包围的韩国,是七国中实力最弱的,随时都有被秦吞并的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韩桓惠王并没有把希望寄托在变法图强上,而是派郑国到秦国修渠,妄想弱秦。

[img]430694[/img]

根据韩桓惠王的想法,修渠需要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届时,秦国的国力将被严重消耗,无法全力以赴。这样,韩国就可以活几年了。

事实上,修复运河可以暂时拖动秦军东出的步伐。但运河修复后,秦国将增加一个粮仓。到那时,小韩国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案板上的鱼,让秦国屠宰更多的食物。

无奈形势迫使,韩桓惠王也只能先顾现在。或许在他看来,能保证韩国十年平安就挺能忍受的,以后再说吧。

郑国进入秦修渠,事泄险些丧命

由于君王有令,韩国人郑国只能告别亲人远离家乡,背负着“弱秦”的使命,离开新郑到秦都咸阳。虽然郑国是韩王派来的间谍,但他修建水利的能力是真实的,不亚于主持修建都江堰的蜀县太守李冰。郑国建议秦国在泾水与洛水之间修建一条长约300英里的大运河,既能切断水患,又能使盐碱地变成沃野。

当时秦国也想治理关中水患,增加军粮储备,让郑国全权负责水利建设。嬴政亲政后不久,韩王的阴谋被泄露。嬴政愤怒地想杀了郑国,但听了郑国的话后,他改变了主意。《史记》:郑国说:“始臣为间,但自然成亦秦之利。”

郑国承认自己被韩国国王命令进入秦国,但他也指出,一旦大运河建成,秦国将受益。秦王正认为郑国是合理的,所以他不再责怪他,并要求他继续负责修复运河。

经过十年的艰苦工作,韩国被秦国摧毁了

历时十年,贯穿泾水和洛水的郑国渠终于完工。虽然郑国没有完成韩桓惠王的任务,但它为秦国和后人创造了无尽的财富。

[img]430695[/img]

郑国渠建成后,秦国关中4万多顷盐碱地成为良田,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从那时起,关中没有荒地,秦国变得更加富强,为横扫六国统一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史记》:渠道,灌溉泽卤4万多顷,收获一亩。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为郑国渠。

郑国渠建成后,韩桓惠王不再死亡,他的儿子韩安继承了王位。在韩王安统治的第九年,韩国成为第一个被秦国摧毁的诸侯国。韩国灭亡后,韩王安被软禁在陈县。四年后,他因叛乱的韩国老贵族而被秦王处死。


为什么韩桓惠王派间谍拖累秦国,反而帮助秦国?为什么韩桓惠王派间谍拖累秦国,反而帮助秦国?

,,,,,,

  • 解密:为什么信陵君魏无忌一辈子都没有掌权?
  • 相信大家都知道“战国四公子”: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新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这四个人的出现一度改变了战国时期世界的...

  • 春秋五霸都有谁?为何会形成春秋五霸的局面
  • 春秋战国时期,我们都知道群国纷争,最后秦国统一。周天子势力逐渐的衰弱,让各地的诸侯实力大增,那么当然每一个人都想当老...

  • 无比的策略和无情的耐心——《德川家康》序
  • 德川家康是日本德川王朝(江户幕府)的第一任君王(征夷将军)。在日本混乱的战国时期,他扫平了群雄,创造了260多年的长期政权,...

  • 乐毅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伐齐?
  • 乐毅伐齐的原因: 一、引言 在中国历史上,乐毅伐齐是一个有争议的事件。然而,这场战斗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本文将从历史资...

  • 孟子简介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孟子
  • 孟子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至约公元前289年)、名科、字子舆(待考、字子车或子居)。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

  • 百里奚与秦穆公之间有何故事?百里奚为何认妻
  • 春秋时期著名的秦国贤相百里奚,不仅具有卓越的政治和外交才能,在生活作风方面也具有高尚的品格操守。据史料记载,他虽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