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统治者非常重视《三国演义》,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
自成书以来,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一直受到世界的追捧。它不仅受到中原汉族人民的喜爱,而且在关外的满族中广泛传播,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自努尔哈赤以来,清朝的统治者爱新觉罗家族就与《三国演义》有着不解之缘。他们不仅学习了兵法和治国策略,还学习了《三国演义》从事外交工作。
其中,清朝在稳定蒙古各部时,将《三国演义》中刘备与关羽的关系演绎得淋漓尽致,起到了不可思议的作用。
据清末光绪年间举人徐珂所写的《清仓类钞》卷64“丧祭类”记载:
本朝羁蒙古,实用《三国志》一书。当世界的祖先没有进入海关时,他们首先征服了内蒙古的部门,因为他们和蒙古的所有汗水都是兄弟。以《三国志》桃园结义为例。满洲以为是刘备,以蒙古为关羽。后来进入皇帝中夏,恐蒙古之携二也,于是累封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守护国家,保护人民,真诚地赞扬宣德关圣大帝,以示对蒙古的尊重。
除了信刺,最受尊敬的人是关羽。200多年来,备北藩为不侵不叛的臣民,就在这里。它的意思就像关羽对刘备的服务一样。
这段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清军官在关前征服了内蒙古各部门。为了笼络凶猛善战的蒙古人,清朝统治者模仿《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崇拜蒙古各部门的汗结为兄弟,称满族为刘备,蒙古族为关羽。
[img]428111[/img]
后来,满清进入中原后,为了巩固这个兄弟之盟,清政府不断加入关羽的称号,最终给他加上了26个字的称号。他想用这种方法巩固满蒙联盟,鼓励蒙古人以关羽为榜样,忠于清朝,就像关羽忠于刘备一样。
爱新觉罗的做法得到了一些蒙古上层的支持。1688年,漠北蒙古由哲布尊丹巴带领哈尔哈部归清。此后,哲布尊丹巴被清政府封存,成为统治外蒙古的主要支柱。
康熙三十年(1691),为了削弱哲布尊丹巴的影响,清朝故意为“呼图克图”支持另一位蒙古宗教领袖张嘉喇嘛、内蒙古佛教事务总管“灌顶广慈大国师”。
在清廷的鼓励下,第二代章嘉呼图克图(1717-1786年)用藏、满、蒙三种文字写祷词,将汉族关圣大帝与蒙古人信仰的西藏黄教三大神联系在一起。
到18世纪末,清廷还作为旗手官员的监护神,资助建造关帝庙。这样,关帝在蒙古人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最终相当于西藏和蒙古传说中英雄格萨尔王的化身“毗沙门天”。
此时,汉族关于关帝的谣言也被翻译成蒙文,进一步促进了蒙古部落对关帝的信仰。19世纪下半叶,关帝的信仰几乎达到了蒙古的顶峰。清朝支持的蒙古喇嘛只是把关帝和格萨尔汗视为佛教的守护神。
由于清朝的大力实施和蒙古上层宗教人士的支持,《清钞》中蒙古人于信崇喇嘛之外最尊重关羽的情况出现了。
[img]428112[/img]
清军入关前,遭到了明将袁崇焕的顽强抵抗。清太祖皇太极也特别喜欢《三国演义》。他从中套搬了“蒋干偷书”的场景,成功策划了一个反间计,让崇祯皇帝亲自下令杀死他们最头疼的对手袁崇焕。
后来,为了招降明朝将领,皇太极继续运用《三国演义》中的一些策略,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入关前,皇太极大力推行攻心战略。他模仿曹操笼络关羽的方式,制定了明朝降将的优待条件,不仅是功行奖励,还明确规定: “凡一品官以诸贝勒女妻之一,二品官以国中大臣女妻之一,@ 还有“每五月一大宴”。
当明朝总兵祖大寿驻守大陵河时,他模仿了“桃园结义”的故事,想和祖氏结为异姓兄弟。他在给祖大寿的信中说: “而且我的梦想,我想在将军相遇的时候,我不知道将军的意见是否被听到?过去,刘关张三人有着不同的姓氏。自立盟以来,他们一直名副其实,名副其实。将军见斯迅速回答。”他的话很真诚。
据罗氏《史料丛刊》记载,皇太极为祖大寿做出了贡献。他命令下属“可擒则擒,可纵则纵”祖氏。后来,尽管祖大寿伪降,皇太极还是做出了一个姿势,让他回来。
后来,祖氏率兵多次与清军作战,直到锦州即将落下才再次投降。皇太极不仅不追究,还任命他为总兵,使他投降。
皇太极显然受到诸葛亮“七擒盂获”的启发。和以往的谋求结义一样,清朝统治者的这种情感投资,都是为了充分发掘祖大寿等明军叛军,瓦解明军,最终称霸中原。
除了祖大寿,还有吴三桂等人,在爱新觉罗的攻心策略下,先后被软化、收购,最终成为清军的得力干将。
[img]428113[/img]
@ 爱新觉罗的收服与刘备的黄忠非常相似。在松山战役中,清军诱使崇祯皇帝对战略做出错误的估计,于是盲目地催促战争,使守将洪不得不放弃既定的战术,匆忙应对战争。结果,他被俘。
皇太极抓住洪承类后,他非常高兴。他向刘备学习,对待黄忠,对待洪氏,不听别人的中伤。洪承类感受到了他的善良,开始尽最大努力为清朝人民服务。后来,他在抚养江南、平定福建、浙江、最终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不仅对于这些将军,对于那些官职不高、身份不明的人,只要可用,他们也会屈尊, 《清太宗实录》中记载的皇太极“欲与孔有德抱见礼”就是这样。
刚开始孔有德只是明朝的一个小参将,众官见皇太极对他如此重视,觉得太失身份,大为不满。
当皇太极看到这一点时,他不得不启发和教导他的下属。他引用了《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张飞尊上而凌下,关羽傲上而爱下,一恩相之,不亦善!”
皇太极一句话打破了“天机”。原来他亲密的态度只是为了示恩,是为了利用廉价的情感投资,让明朝降将忠心耿耿地为自己努力。
@ 大多数清朝统治者喜欢读《三国演义》,善于思考和行动。他们经常将《三国演义》中的一些成功经验运用到现实中,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些例子充分说明,《三国演义》对清朝的影响很大。入关前,他们学会了稳定蒙古各部门。入关后,他们学会了《三国演义》,笼络了明朝的降将,从而利用这些明朝的降将成功夺取了世界。
三国演义对清朝的影响有多大?统治者从中学习了治国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