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代火器及制造
火药从方士的炼丹炉中闪闪发光,凭借实力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占有一席之地。从小药丸开始,火药在宋元时期“进化”成为一种可怕的武器,在炼丹炉之外为自己开辟了生存空间。到了明朝,火药甚至成为战场上的主角,开启了中国武器发展的新篇章。
[img]427677[/img]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明代的火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但最重要的火器是火枪和火炮。前者类似于今天的步枪,可以单独携带,明朝有50多种。后者是一种重型火器,明代约有30种。@ 明代还有炸弹、地雷、喷枪等火器,但种类和总量远低于火枪和火炮。
除了绝大多数的“国产”火器外,明代还有一些从海外输入的火器,如“佛郎机”、“佛朗机炮”、“红夷炮”(又称“西洋炮”)或改进“佛郎机”制作的“万胜佛郎机”等。是因为明代的火器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在制造方面,早在大明初立时,元代开始制造铜币的宝源局就接到命令,开始制造火枪、火炮等。入明后,经常与铸造打交道的宝源局实际上是一家“杂货制造商”。除原铜钱和新火器外,还制造了香炉、香盒、银盆、水箱等宝源局。随着火器需求的增加和对火器质量要求的提高,自洪武13年(1380年)以来,朝廷开始设立专门制造武器的军器局和战争局。
自正统成立以来的九年(1444年),军事局主要生产冷兵器,如弓、刀和盔甲。然而,自正统十年(1445年)以来,军事局也成为重要的武器制造商。弘治年间,朝廷命令军事局每三年生产一批新武器,以满足军队的需要。
而战争局可以说是一个严肃的“火器制造局”。自成立以来,它的作用是管理火器及其制造。火车、伞、将军、二将军、三将军、守门员、枪、枪、蜂、襄阳枪、枪、枪、旋风铜枪、枪、四眼枪、中央靶铁手枪。这些我们当时可能闻所未闻的火器都是战争局的“常客”。
除了引领火器制造外,兵仗局还负责发明或实验各种新火器。兵仗局还需要对当地发明的新火器进行实验和决策,以获得批量生产的资格。对于明代火器的总体情况,我们可以概括为:兵仗局主导了大量先进的火枪、火炮等火器的制造。
二、明代火器的应用
有了火器,谁用,怎么用,自然成了朝廷的重点。纵观整个明朝,明军的火器装备率不断上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元璋要求火器装备率达到十分之一。成华时期,仅火枪的装备率就达到了18.18%,火炮的装备率又占了14.55%。明中后期,以著名的戚家军为例,一线士兵的火器装备率达到了30%到40%。
明永乐年间,朝廷出兵交趾后,还专门设立了神机营。这支部队以火炮为核心,成为后来的“内卫京师,外备战”、明代火器运用的典型例子是攻城守城战争中的大功臣。
由于明朝的主要外敌是蒙古族,火器在明蒙战场上很常见。明成祖第一次出征蒙古期间,大军携带各种火器,如口枪、手把枪、碗口枪、快枪、将军炮、单飞神火箭等,新成立的神机营负责明成祖的护卫。结果,在与阿鲁台的战斗中,面对突袭的1000多名蒙古骑兵,神机营在危险中取得了第一场胜利,迫使阿鲁台东逃,最终俯首称臣。
在明成祖的第二次亲征中,以神机营为首的配备火器的明军再次展现了自己的力量,打败了雄心勃勃的瓦拉,几乎失去了灵魂。在第三次亲征中,成祖想教训背叛大明的阿鲁台。结果,阿鲁台听说成祖带着神机营出去了,匆匆逃跑,避免了战斗。
在随后的第四次和第五次亲征中,明军仍然配备了大量的火器并取得了胜利。这一系列战争也为明代火器的使用奠定了基调,使火器成为“师行必备”的作战必需品。
三、明代火器衰落
看到这一点,你可能会想,既然火器在明朝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并做出了如此多的努力,它怎么能面临衰落,然后逐渐被遗忘的危险呢?事实上,归根结底,无论火器有多先进,它都只是一种工具。当大明的船倾覆时,装载在它上面的火器自然无法逃脱。就明代火器本身而言,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img]427678[/img]
@ 虽然明军火器配备率不低,但大部队,尤其是广大地方军队,仍以冷兵器为主。
@ 虽然明代火器的数量和类型在增加,但火器的整体质量却在继续下降。特别是在明朝中后期国家财政紧张后,劣质产品已成为火器的正常状态。
第三,明军对火器使用的训练不足。除了神机营等以火器为主的部队外,绝大多数明军经常练习冷兵器,而不是火器。
@ 明军火器实力停滞,甚至一天比一天差,吃了火器大亏的敌人反而提高了自己的火器配备率。
现在,在实力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火器不仅未能保持大明,而且成为大明灭亡的“驱动力”。在这种情况下,说明明代火器也能说明代火器吗?说火药是四大发明之一,以明代火器为例,可以增加一点说服力?也许我们只能说明代的火器曾经很辉煌,但这只手的“好牌”终究被“打败”了。
明朝是如何制造火器的?为什么明朝的火器后来衰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