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朝代的兴衰和变迁,生动的历史人物,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后带你进入靖难的主要策划人姚广孝的故事。
1、姚广孝:靖难战役的主要策划者
朱棣决定起兵的那天,天色大变,大风大雨突然来了,屋上的瓦片掉在地上,朱棣看到这一幕脸色异常。
姚广孝在关键时刻说:
“祥也。飞龙在天,从风雨开始。瓦堕,易黄也。”
姚广孝说这是祥兆,飞龙在天,风雨相伴。
[img]427738[/img]
受姚广孝言论的鼓舞,朱棣才以杀黄子澄、齐泰为名,自信地起兵造反,并将起兵军称为“靖难之师”。
朱棣发动“靖难之战”,姚广孝协助世子朱高炽留在北平。
当年10月,朱迪率军袭击大宁。朝廷将军李景龙趁机围攻北平,姚光孝奉命留守。这时,虽然情况非常严峻,但他仍然可以保持冷静,严格防守,击退攻击者。
后来援军来了,里应外合击退了朝廷的军队,李景隆和平安相继败退。
朱棣打得并不那么顺利,他围攻济南,三个月没有征服。
姚广孝立即写信给朱迪,说军队累了需要休息,于是朱迪立即撤军返回。
后来又攻打东昌,又战败,还失去了张玉将军。
朱迪带着军队回来了,想休息一下。
这时姚广孝督促朱迪赶紧招兵,并出谋划策说不要攻打城邑,要直接攻打京师,京师兵力薄弱,一定能征服。
朱迪听了姚广孝的话,渡江直接去了京师,获得了大明江山。
由此可见,姚广孝足智多谋,军事策划能力也十分出众,正是有了他,朱棣的“靖难之战”才能取得成功。
2、朱迪和姚广孝是怎么认识的?
说起姚广孝,他和尚的身份总是带着一些神秘的色彩。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和尚是怎么认识燕王朱迪的?
这件事也可以追溯到明太祖朱元璋,也就是朱棣的父亲。
姚广孝原本是医生的孩子,14岁时出家为僧,法号道衍。
洪武年间,朱元璋下令让精通儒书的僧人到礼部参加考试。姚广孝以精通儒书的僧人身份入京,但没有被授予官职,只是被授予僧服。
后来马皇后去世,朱元璋挑选高僧,跟随侍奉诸王,念经祈福。
当时姚广孝被推荐,和燕王朱棣谈得很开心,两人很投缘,于是姚广孝跟着朱棣到封地北平。
到北平后,姚广孝担任庆寿寺主持人,经常出入燕王府,与朱迪密谈,两人相处得很好。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削藩。
[img]427739[/img]
这时姚广孝劝朱棣起兵反叛,朱棣担心不能民心,没想到姚广孝却说民心算什么,他知道天道。
于是朱棣下定决心要起兵,他偷偷挑选将校,聚集军队,收纳有才华的人。
3、姚广孝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朱棣靖难成功后,登基称帝,授姚广孝为僧录司左善世。
朱棣起兵发动靖难,姚广孝虽然没有上阵杀敌,但贡献最大,在功行奖方面名列第一。
永乐二年,皇帝授姚广孝为资善大夫、王子少师,恢复姓名,给广孝起名。广孝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
姚广孝在永乐十六年朝见,当时他已经48岁了,病得很重,还住在庆寿寺。
朱迪去看望了两次,他们聊得很开心。朱迪问他有没有要求。姚广孝要求朱迪原谅和尚溥洽。和尚溥洽是建文帝朱云文的主录和尚。
起初,朱棣起兵进入南京,有人说建文帝假装是僧人逃走了,也有人说建文帝躲在溥洽家里,朱棣就此事逮捕了溥洽。
朱棣一直没有找到建文帝,溥洽就这样被关了十几年。
回到姚广孝,朱棣把溥洽放出来后不久,他就去世了。
朱棣姚广孝去世,辍朝两天,并要求有关人员为姚广孝治丧葬。
靖难的主要策划人姚广孝,最终结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