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清代闲散宗室的读者,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再往下看~清代闲散宗室,没有爵位,没有官职,他们是如何维持生活的?
从历代到王朝统治的中后期,都会出现宗室子孙繁衍、吃山吃空的现象。虽然清朝没有像明朝那样利用国库收入的近一半来抚养宗室子女,但总的来说,国家的经济负担仍然很重。
[img]426384[/img]
这里提到的清朝宗室,具体是指没有头衔的宗室,主要分为闲置宗室和四品宗室。有些人可能不知道闲置的宗室和四品宗室的概念。乾隆四十七年规定,康熙、雍正的子孙给予四品戴、四品武术服装,称为四品宗室;其余20岁前死亡或非康熙皇帝的子孙称为闲置宗室。
那么,闲散宗室和四品宗室有多少人呢?据晚清《玉牒》记载,四品宗室人数共15147人,闲散宗室人数共19930人。虽然这些宗室成员没有头衔,但他们毕竟是爱新觉罗氏的后代。他们的待遇比普通旗手好得多。
因为四品宗室有虚衔,可以按等级领工资。此外,由于他们是帝系,除了等级工资,他们还享受闲置宗室的所有待遇。综上所述,大致有以下两个经济来源:
[img]426385[/img]
一、工资部分
宗室收到的工资始于康熙十年,给闲散宗室云骑尉级工资。康熙42年3月,闲散宗室云骑尉级工资停止,根据披甲给钱粮,即闲散宗室20岁以上,每月支付三两,每年给米45斛。
乾隆十一年,乾隆皇帝体贴了多子家庭,只给了一份不足以养家糊口的钱粮。从第二年正月开始,10岁以上的宗族子弟就给了银二两。鸦片战争后,朝廷财政拮据,于道光二十三年定例,所有宗族家庭年满15岁,给了银二两。
从以上史料可以发现,康熙十年赋予宗室云骑尉等级和工资,应该是每年852米和42米的工资。到康熙42年,披甲人给了他一年362英镑的工资和22英镑的工资。因此,宗室工资收入减少了一半以上。
康熙这样做可能是为了避免宗族人口快速繁殖造成的国家财政负担。由于宗族人口众多,乾隆皇帝每月给10岁以上的宗族两两银。道光朝改为宗族,年满15岁才给两两银,这也是财政短缺的权宜之计。
然而,宗人府发放的赡养粮的对象是四品宗室或闲置宗室,仅限于居住在北京和盛京。如果有人和他的父亲一起去了其他地方的官方职位,他们将取消他们的钱和食物。
二、恩赏银两
事实上,宗族成员的工资并不是主要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皇帝的奖励。清朝对皇室的恩情几乎无处不在。如果发生红白喜事,即结婚、雇佣女性或死亡,朝廷将给予一定的银色。
[img]426386[/img]
康熙五十五年规定,宗室婚礼给银百二,葬礼给银十二十二。宗人府核实后,只要申请人列出的姓名和生日正确,就可以发给。
奖励的范围主要是宗室。如果宗室是一品、二品大臣、侍卫等,就不允许给予。不分家的人不允许给予他们的子孙后代;如果分家的人是闲散的家庭,他们将被允许给予他们。乾隆十一年规定:“革爵王子和革爵位将军的儿子将被授予奖励银。寡妇和后代同居的人也允许死亡。”
家庭领取奖励银的年龄,结婚年龄规定在15岁以上,死者必须在20岁以上才能领取奖励银。结婚,结婚女人奖励银,结婚奖励银无限次,继婚,三次结婚,或离婚再婚,奖励银减半。但娶妾不能得到补贴。同样,妻子的死可以得到奖励,滕妾的死也不能申请奖励。
[img]426387[/img]
除了定期的奖励,从乾隆十一年开始,皇帝每年还会给闲散的宗室10.2万银子。为了帮助宗室的事故,如火灾烧毁房屋,宗室可以根据被烧毁房屋的数量要求赏银。
然而,事故毕竟很少见。宗室最需要的是赎回和购买房地产。乾隆年间以来,清朝皇室闲散宗室经济恶化。八旗族长报告说,他们没有家庭财产,真的没有依靠。200多个宗室非常贫穷,有200多人。
乾隆首先帮助40名无所依赖、年老或为孤儿谋生极其困难的人,每人赏银2002元,支付各自的族长和学长,让他们买房,认为这个行业。并规定宗室买的房子永远不会出售。
乾隆26年后,每人的赏银改为1882。原来乾隆打算每年给40个宗室发两个置产银,但是以后人越多,花的赏银就越多。
[img]426388[/img]
奖励银的资金不是来自内务府,而是朝廷四季由户部分配给宗人府银库,每年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宗室依靠朝廷的政策,有时为了几两个葬礼银装死,让妻子和儿子到宗人府报告葬礼,骗取朝廷的葬礼费用。
晚清时期,由于国库空虚,宗室成员甚至普通旗帜生活更加艰难,朝廷无法全额拨付恩赏银,宗室成员不得不自谋生计。
清朝没有爵位和官职的闲散宗室 他们靠什么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