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赵构在宋代签署绍兴和议?根据和议条约,南宋称臣为金国,两国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南宋割让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二州及商(今陕西商县)、秦(今甘肃天水)二州大部分给金,每年向金纳贡银、丝各25万(匹);金国归还宋徽宗(宋高宗之父)棺材和魏太后,他们被禁止在金国做人质。
从《绍兴和议》的条约内容来看,南宋显然是血亏。那南宋实力不强,被迫签下城下之盟吗?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南宋在签署“绍兴和议”之前,在战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相反,金国屡战屡败,几乎连开封都被岳飞收复。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南宋在军事上更有优势,为什么宋高宗赵构要和金国做这么超级亏本的生意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img]424730[/img]
首先,经济条件不支持。早在北宋时期,极度昏庸的宋徽宗就因花石纲事件折腾了南方人民,导致著名的“方腊起义”爆发。后来,虽然起义被镇压,但南方的经济和民生都受到了严重破坏。南宋成立时,江南人民基本上已经筋疲力尽。
为了抵御金国的入侵,南宋朝廷不得不刮地三尺筹集军费,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贫穷。受爱国热情的启发,南方人民可以在短时间内忍受不可持续的生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不满不断积累。从当时的经济形势来看,南宋无法支持长期战争带来的金钱和粮食消费。这是赵构铁要求和的第一个原因
[img]424731[/img]
二是北人与南人矛盾加剧。北宋灭亡后,大量生活在中原的北方人逃往江南。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权贵阶层,虽然“虎落平阳”,但他们仍然可以利用权力和军队来抢占南方人的资源。毕竟,刀掌握在他们手中。南方人在经济上受到压迫,生活空间被挤压。因此,在他们看来,这些逃离中原的北方人并不比金国女真人好多少。从朝廷到民间,北方人和南方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立即停止战争,大力发展民生经济。这是赵构想和的第二个原因。
@ 赵构不信任军事指挥官。在南宋立国之初,为了应对金军南下入侵的危机,朝廷不得不将一些地方财政权力和军事权力下放给前线战区的将军。从某种意义上说,岳飞、韩世忠、刘光世等指挥官的自主权与唐末的藩镇节度没有太大区别。
面对这种情况,任何皇帝都不可能毫无顾虑。更让赵构睡不安的是,他在位前十年发生了两次兵变。第一次“苗刘兵变”几乎把他从皇帝的宝座上赶了下来;第二次“淮西军变”导致南宋五大主力之一左护军集体投敌。所以,赵构内心对岳飞、韩世忠等军事指挥官充满了不信任。若战争继续,军权必须掌握在这些能够挑起大梁的指挥官手中。只有宋金和平共处,赵构才能收回军权,使自己的皇帝宝座更加稳定。这是赵构想和的第三个原因。
因此,虽然南宋在战场上逐渐占据了主动权,但对于宋高宗赵构来说,谈论是为了和平,战争也是为了和平。只要我们能保住江南的一半,所有其他条件都可以妥协,即使是屈辱,甚至是割地补偿,甚至杀死岳飞。
宋朝赵构为何签署绍兴和议?详细说明赵的要求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