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三家分晋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三家分晋的过程是什么?晋国国君的结局是什么?
在我们的正常认知范围内,“三晋”不仅是战国时期的开始,也是晋灭亡的象征,所以在我的记忆中,可能是我们的学习时代,历史教科书没有太多地解释历史,导致我们对“三晋”有常识错误。
常识性的错误不会影响我们对那段历史的深入研究,@ 很多历史爱好者或者一些历史老师往往会忽略它,那么这个常识性的错误是什么呢?也就是说,严格来说,“三家分晋”是一个持续的事件,时间跨度比较大。
[img]424386[/img]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们从教材中学到的“三家分晋”是指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封韩虔﹑赵籍﹑魏斯是诸侯,这也是历史学界公认的战国时期的开始,但事实上,公元前403年的“分晋”不仅没有开始,而且也没有完全开始。当时,韩、赵、魏只是以自己原来占领的封地建立了一个国家,也就是说,晋没有灭亡,只是属于晋国公室的属地所剩无几。
幽公时,晋畏,反朝韩,赵,魏之君。独一无二的江,曲沃,余都进入三晋。
根据这段记录,其实可以看出,早在晋幽公在位期间(在位时间为公元前433-公元前416年),韩、赵、魏就已经瓜分了晋国的大部分土地,晋国公室只剩下江和曲沃。
@ 经过仔细调查,公元前403年后,原晋国实际上分为晋、韩、赵、魏四国。此时,晋国的国君是晋幽公的儿子晋烈公。
晋烈公之后,晋国先后经历了晋孝公和晋静公。直到公元前376年,韩、赵、魏正式分割了晋公的最后一块土地,并将晋静公迁至屯留(即今天的山西省长治市)。同时,晋静公被废为普通人。就这样,晋国正式灭亡。
公元前349年,晋静公被韩昭侯派去的心腹韩奇(qǐ)所杀。
自古以来,亡国之君的下场往往都很悲惨,晋静公有这样的结局也是意料之中的。
那么,如果仔细研究,“三家分晋”的起源在哪里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将从晋国的“六卿”制开始。
[img]424387[/img]
灭亡晋国的韩、赵、魏都属于当时晋国的六卿。晋文公即位后,鉴于晋国公室之前的内乱,建立了三军制。每个军队都有一名将军和一名将军和六名将军。这六个人帮助晋国国君掌管国政,即“六卿”。六卿采用世袭制。后来晋国公室衰落,六卿逐渐变大,成为威胁晋国公室的六大隐患。虽然六卿有自己的封地,土地自并。
春秋晚期,晋国军政大事掌握在“范氏、中行氏、智氏、赵氏、韩氏、魏氏”六卿之手。
[img]424388[/img]
公元前490年,范氏、中行氏被晋国公室、智、赵、韩、魏共同出兵摧毁。范氏、中行氏败逃后,两个家庭的封地暂时归为晋国公室。然而,公元前458年,智、赵、韩、魏私自分割了两个家庭的土地,引起了晋国公室的不满。于是双方爆发战争,晋国公室大败,晋出公在逃亡路上死亡。真正的“三家分晋”起源应该从这里算起。而且从这里开始,晋国公室势力大损,晋国彻底走上了不可逆转的灭亡之路。
公元前455年,先是由强大的智伯牵头,带领韩魏三家伐赵,打算灭赵,瓜分其地。后来出于唇亡牙寒的原因,韩魏阵前倒戈,与赵联手灭了智伯,三国瓜分了智伯的土地。
三国瓜分智氏后,转而发展内政。有一段时间,晋国公室和三家公司出现了相对和平稳定的时期。公元前433年,三家公司正式被封为诸侯。公元前376年,三家公司瓜分了晋国剩余的土地。
[img]424389[/img]
@ 从上面的故事中不难看出,从“六卿的正式内斗”到最后的“晋国灭亡”,时间跨度非常大,持续了120多年。即使是狭义上的“三家分晋”,如果从智氏败亡开始,也会持续70多年。
三家分晋,晋国灭亡 晋国国君最后的结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