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基础上,历史上出现了秦灭六国、楚国最冤枉的说法。
@ 楚国的不公正意味着楚国不亚于秦国。在战国七雄中,楚国作为传统强国,不仅与秦展开了激烈的较量,还与魏、齐等强国发生了精彩的碰撞。
[img]425082[/img]
当年纵横家苏秦曾对楚国鼎盛时期的楚国作过这样的描述:楚,世界强国也是...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星之塞,地方5000多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苏支十年。(战国楚)。因此,从地域面积上看,楚国是战国七雄最辽阔的诸侯国。楚国在人口、兵力等条件下也保持了战国七雄的领先地位。所以很多人不仅感叹楚国被秦国消灭了,还问楚国为什么不统一世界。
在不逊于秦国实力的背景下,如果楚国在公平较量中输给了秦国,那么楚国的后人项羽自然无话可说。然而,对秦国来说,他不仅欺骗了楚怀王,还拘留了楚国君主,这已成为秦国和楚国实力变化的重要转折点。
根据《史记》、根据《战国政策》等史料记载,公元前312年,秦国张仪欺骗楚怀王,要求他切断齐国交换,让秦国切断600英里的商业场所。楚怀王计划与齐国断绝外交关系后,他只得六英里。虽然张仪对楚怀王的欺骗并不令人印象深刻。当然,更令人鄙视的是,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要求楚怀王在武关会面。
对楚怀王来说,没有任何准备就去参加会议,这无疑是对秦朝王的信任。然而,秦朝王拘留了楚怀王。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楚怀王和秦朝王之间上演了一个“农民和蛇”的故事。基于此,在楚怀王死于异国他乡后,楚国人民没有不同的同情和悲伤。这也是楚国最不公正的一个重要体现。
另一方面,张毅欺骗楚怀王后,后者对秦国发动了丹阳战争,以失败告终。然而,执着的楚怀王并没有放弃。丹阳战争结束后不久,即“悉国士兵复攻秦”,他发动了蓝田战争,这意味着他几乎集中了所有精英的绝望,这是非常冒险的。在蓝田战争中,楚国不仅恢复了汉中,还打破了武关,到达了距离咸阳约100英里的蓝田。
[img]425083[/img]
@ 如果按照这一趋势进行蓝田之战,楚国完全可以重创秦国。然而,在楚军集中在秦国战场的背景下,韩国和魏国偷袭了楚国的后方。腹背受敌,楚国在蓝田之战中最终遭遇了更惨重的失败。所以,要不是韩国和魏国的偷袭,楚国就有机会对秦国造成重创。@ 在我看来,这也是楚国最冤枉的重要体现,也就是说,如果一对一的巅峰决斗,楚国真的不怕秦国。
综上所述,从楚怀王事件中可以看出,秦国两次出卖信用欺骗楚国。虽然他赢了,但他被楚国鄙视和憎恨,这也为秦末楚国后人的起义奠定了基础。此外,在蓝田之战中,楚国也非常不相信。@ 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即秦国消灭的山东六国中,楚国是最冤枉的。
为何说楚国是秦灭六国战争中最冤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