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命令修建哪些长城?北齐长城主要建成三段,共建成六次。北齐建造的长城规模仅次于秦汉长城。为您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来看看。
历史背景
公元550年,鲜卑的汉人高洋像父亲高欢一样成为东魏的相国,被封为齐王。是年高洋废东魏孝静皇帝,推翻东魏。他是皇帝,建国号齐。称齐文宣帝,改元天保,首都依然定在叶(今河北临津西南)。后代史学家称之为北齐,也称之为高齐,以区分南方萧道成废南朝刘宋所建的齐朝。
北齐王朝成立后,承接东魏领土,领导洛阳以东的河南、山西、河北、山东、辽宁、内蒙古。南邻梁朝(公元557年梁亡后为陈),西邻西魏(公元556年西魏亡原为北周),东临渤海,北临柔然、契丹、突厥、库莫习。
一方面,他采取政治措施,禁止腐败,制定法律,建立县,稳定内部;另一方面,为了巩固国防,军队整顿,加强对游牧民族和西魏(后来是北周)的防御,27年来,北方强敌柔然、突厥、契丹,取得了胜利。在攻击北方强敌柔然、突厥、契丹的同时,为了巩固北方边防和防御西部北周,长城在北部和西部多次修建。北齐长城规模较大,略低于秦长城。
三段长城
[img]422244[/img]
为了防御突厥、柔然、契丹和北周,北齐先后修建了三座长城。
西河总秦守抵海的长城
总秦驻扎在大同市西北、内蒙古清水河县界,海指今山海关附近的渤海
海。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过河北省迁西县喜峰口、密云县古北口,直达赤城独石口。从赤城西到兴和县的一段,当部修缮北魏旧城,再从兴和经凉城县杀虎口,而达清水河县,全长3000多英里。这座长城跨越河北和内蒙古,建于天保三年(公元552年),天保六年(公元555年)重建夏口(今居庸关南口)至恒州(即北魏平城,今大同市)。
长城被称为“重城”
这段长城先后分工段施工。西段是从黄河岭北到社会保卫的长城。黄鱼
岭位于今山西汾阳县西北60多里处,社平驻今山西朔县西南,这段长城约400里,大致呈西南、东北走向,天保三年(公元552年)兴建。
[img]422245[/img]
中间是从库洛拔东到乌维尔的长城。库洛拔位于朔县与偏关之间,乌维尔位于灵邱县平关东北。长城从朔县西部向东南倾斜,通过宁武、代县北部和浑源南部到达灵邱。这段长城大致与北魏的“首都”重叠,长约400英里,天宝8年(公元557年)建成。
西段是从乌河守卫到居庸关的一段,沿着北魏“首都塞围”的旧基地,从今天的平关地区向东北倾斜。通过来源和蔚县,居庸关与天保六年修建的外长城相连,建于天统元年(公元565年)左右。
第三条长城
这座长城的北端起源于山西省五台县与河北省阜平县之间的长城岭,沿晋冀交界处向南延伸,到达妻子关。它大致朝南北方向,长达200多英里。河清建于两年(公元563年),以防止北周的攻击。
高洋下令修建哪些长城?主要修建长城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