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清代民间火器非常感兴趣的朋友们,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代大力“禁火器”,为什么民间火器泛滥?
火器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创举。火器早在宋代就出现在我国。到14、在15世纪,火器在西方已经普及,火枪和火炮基本上取代了大刀长矛。同时,东方也出现了火器发展的热潮,特别是明末清初,火器制造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明代火器举世闻名,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繁多。即使在清代,火器仍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清军火器装备的比例也很高,火炮制造也越来越好。由于火器威力大,使用方便,清代又遭受了火器的损失,清代对火器的控制非常严格,一直在大力“禁火器”。然而,清代的火器禁令并没有取得任何效果。火器在民间泛滥严重。党、土匪、海盗等团体都有火器,有的海盗甚至有火炮。那为什么清代火器越禁越严重呢?
[img]420470[/img]
第一,清朝对火器的态度一直很矛盾。清政府虽然大力收缴枪支火器,但并没有完全禁止民间持有火器。清初,清廷怕汉人威胁自己的统治,严格控制火器甚至冷兵器。清政府根本不允许民间持有武器,私下持有武器是违法的。然而,统治稳定后,清政府开始放松对武器的控制,允许猎人、镖局、帮派(如盐水帮)和其他个人和组织持有冷武器,并在备案后持有鸟枪。然而,火枪、举枪和火炮等重型武器不在这一列,不允许私下制造火器。由于清政府对火器管理的放松,民间火器数量众多。
二是火器制造技术简单。虽然朝廷垄断了火器的生产,但火器的制造并不复杂。清朝取消了明代的工匠,使工匠们流落民间。此外,有许多民间人才。只要有足够的原材料和财力,制造火器并不难。在80、20世纪90年代,许多中国民间农民自制土枪打猎。事实上,当时火器的制造比弓箭的制造简单,一点工艺的工匠可以根据天工开物上记录的方法来制造火器。但是火器的质量还有待商榷。毕竟清军自身的火器性能非常落后,民间自制的火器性能非常差。
[img]420471[/img]
@ 清代腐败和走私严重。尽管人们一直指责清朝不重视火器,但事实并非如此。清军的火器装备比例很高,比例超过50%。军队和仓库里有一些旧火器。长期以来,清代歌舞升平,腐败严重,因此倒卖军械成为一种普遍做法,再加上沿海走私猖獗,民间获取火器非常简单。在南方的许多地区,村庄和村庄都在战斗。许多人拿着鸟枪。地主团练配备了大量的火器。民间海盗张宝仔甚至配备了6000多公斤的重炮。
[img]420472[/img]
四是民间火器需求量大,监管不便。清朝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八旗和绿营数量有限,民间火器需求量巨大。猎人、地主、团练和党的需要。即使是农民也需要保护他们的财产和驱逐野兽。火器需求量很大,屡禁不止,政府根本无法监督。再加上官匪一家,政府对民间持有火器视而不见,导致民间火器泛滥,很多地方连孩子都会用火器。在三元里之战中,许多村民用举枪和土炮对付英军,这表明当时使用火器已成为一种普遍做法。然而,尽管清代民间火器泛滥,但并没有造成任何大的混乱。一是民间火器质量差;二是弹药采购供应不便;第三,每个人都有火器,这意味着没有火器;第四,清代中国仍然是一个宗族社会。建立叛乱并不容易。
清朝一直在大力[禁火器] 为什么民间火器泛滥如此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