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福王朱由松监国南京,后来是皇帝,改元红光,南明成立。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今天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
自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上吊以来,大量明朝宗室和文武大臣纷纷逃往南方,并在淮河以南建立了红光、监国鲁、隆武、永历等多项政权。这些政权可以统称为南明。
然而,南明政权的存在是短暂的。仅仅18年后,他们都灭亡了,这不可避免地让后世的许多人感到悲伤。为什么南明不能像南宋那样安定一两百年?他快速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个人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君主荒淫无能
[img]419952[/img]
纵观南明这么多政权皇帝,基本上没有一个是足够称赞的,足够称赞的是有才华的,基本上是一些无能的人。
比如这位建立红光政权的朱由松,自从以福王朱常勋长子的身份被扶上王位后,就没有做过严肃的事。
继位后,他整天沉迷于各种各样的狗和马。他基本上对治国没有主见。他下面的部长说了什么,他下面的军阀将军很少听他的命令。在这种情况下,弘光政权怎么能不迅速灭亡呢?
二是党争不断,奸臣当道
南明的几项政权继承了明末党争的疯狂内部斗争,尤其是阎党的余罪、东林党、复社等派系之间的权力斗争。本来实力比较弱,在内耗上花了很多精力,抵挡不住清军的入侵。
例如,在洪光朝,主要的党争集中在以东林党、马士英和江北四镇为代表的军阀之间。双方开始不断斗争,应该成为皇帝,不可能一起合作。
此外,东林党和四镇军阀都不是一个好形象。南明时期的东林党仍然是一个老问题。他们喜欢空谈、理想主义和迂腐。他们完全忽视了国家对一些形式主义事物的实质性利益。
江北四镇军阀更不是东西。作为将军,他们在明朝没有地位,但在南明时期,他们被视为决策的元勋。他们认为自己功勋卓著,手里有军队。他们根本不关注皇帝和这些文臣。他们经常不听命令,走自己的路。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保持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img]419953[/img]
南明的快速死亡之所以让后人如此悲伤,主要是因为满清的人不多。如果南明能上下一心,就完全可以翻身了。更不用说把清朝人赶出中国了,至少可以和他们一起划江而治。
然而,南明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党争和文武臣不和,对形势没有清晰的认识,甚至提出了“联俘平寇”的荒谬主张,导致清人越来越胖,直到无与伦比。
这样的南明,怎么能不快速死亡,怎么能不让人心痛呢!
为什么南明政权只存在了18年才迅速灭亡?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