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秦国秦孝公即位后,决心变法图强,便下令招贤。商鞅从魏国进入秦朝,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战略,赢得了秦孝公的信任。他被任命为左舒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实施了两次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诸侯国。特别是战国中后期,秦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在对外用兵中胜多败少,促使山东六国恐惧。但对商鞅变法后的秦国来说,并非百战百胜。其中,就第二次函谷关战争而言,可谓秦国最屈辱的战役。这场战争,不仅秦国引以为傲的函谷关被打破,秦国还要割地求和。所以,问题来了,这场战争是谁干的?
一
@ 位于今河南省灵宝市区北15公里的王垛村,函谷关。古代位于洛阳至咸阳故道中间的萧山至潼关段多在涧谷,深险如函,古称函谷。春秋时节,秦穆公从晋国手中夺取萧函之地,在此设置函谷关。关城东西长7.5公里,谷道只能一车通行,被称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因此,对秦国来说,函谷关可谓是自己的咽喉和门户,一旦函谷关被打破,那么秦国都城咸阳地区,无疑有被攻占的风险。在此基础上,秦国凭借易守难攻的函谷关,多次抵抗魏、韩、齐、燕、赵、楚等诸侯国的进攻。例如,在第一次函谷关之战中,公元前317年,秦遣臣长楚里疾率军出函谷关反击韩、赵、魏联军,于修鱼大败联军。
二
[img]419595[/img]
然而,在第二次函谷关战役中,秦国却遭遇了商鞅变法后最屈辱的一战。根据《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战国策·卷五·秦三》等史料记载,第二次函谷关之战,又称齐韩魏攻秦函谷关之战。公元前298年,齐国相国孟尝君利用秦楚战争,与齐魏韩军队大规模进攻秦国。所以,问题来了,为什么齐国相国孟尝君要攻击强大的秦国?对此,其实这是秦国的罪魁祸首。孟尝君作为战国四君子之一,在封地薛邑广招各国人才,门下有数千名食客。对此,秦昭王求贤若渴,听说孟尝君的名气,便想把他招到秦国来,封为丞相。
三
公元前299年,即第二次函谷关战争的前一年,秦国任命齐国的孟尝君田文为秦相。然而,仅仅一年后,秦昭襄王九年(公元前298年),秦昭襄王嬴姬听了诽谤,准备杀了田文。当然,在门客的帮助下,田文成功逃回齐国。因此,孟尝君田文自然非常讨厌秦国,尤其是秦昭襄王。因此,公元前298年,齐国相国孟尝君利用秦楚战争,与齐魏韩军队大规模进攻秦国。当齐、韩、魏三国大军攻打函谷关时,秦军出武关攻打楚,斩首5万人,攻占楚十六座城市。而这,自然也是秦国函谷关被攻破的重要原因,即它正在两线作战。
[img]419596[/img]
四
@ 在第二次函谷关战役中,齐魏韩三国军队历时三年,终于突破了秦国的函谷关,迫使秦国归还魏国、封陵、魏国、武遂等地。对秦昭襄王来说,也要主动向齐魏韩三国军队求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战役中,指挥齐魏韩三国军队的主将是齐国名将匡章。匡章是孟子的学生,齐威王末年,匡章成为齐军将领,率军打退秦国进攻。齐宣王六年(公元前314年),乘着燕国子内乱,匡章率兵十万,直破燕都。十九年(公元前301年),匡章率领齐国大军,与韩国、魏国合作攻打楚国,从而在垂沙之战中重创楚国。因此,正是著名将领匡章的指挥,加上齐国、韩国和魏国的精英,促使秦国在商鞅变法后遭遇了最屈辱的战争。不仅函谷关被打破,而且土地被割断和平。
函谷关之战的第二次结果是什么?对秦国有多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