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鲁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实力如何?最后是如何灭亡的?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时期,感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吧!

鲁国(前1032-前249年),周朝诸侯国,国君为姬姓,侯爵,第一个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因此,在周朝的诸侯国中,鲁国不仅是爵位较高的诸侯国,比如秦国君主是伯爵,楚国君主是子爵,鲁国君主是周公的后裔,与周朝关系密切。基于此,在周代众多诸侯国中,鲁国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因此“周之最亲莫如鲁,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然而,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称霸和崛起,鲁国逐渐失去了声音。鲁国虽然严格来说不是小国,但与齐国、楚国、吴国、越国等大国相比,鲁国显然很弱。那么,为什么这么弱的鲁国能坚持到战国末期呢?

[img]418053[/img]

@ 根据《左传》、据《史记》等史料记载,24年(前256年),鲁国为楚考烈王灭亡,迁顷公于下邑,封鲁君于莒。鲁顷公死于柯(今山东东阿)后七年(前249年),鲁国绝祭。战国后期,鲁国被楚国摧毁。对鲁国而言,之所以能坚持到战国末期,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鲁国人才辈出,帮助鲁国多次抵抗和化解周边大国的进攻。比如春秋时期,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初,齐国军队进攻鲁国。从而率领鲁国大军迎战齐国大军,鲁人曹辩见鲁庄公。在长勺之战中,曹琏一鼓作气,帮助鲁国以少胜多,击败了齐国,齐国想要占领自己的领土。

公元前484年,田氏掌握了齐国的大权,希望通过消灭旁边的鲁国,为田氏代齐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鲁国南部的吴国也虎视眈眈。在此背景下,孔子的徒弟贡献了使齐、吴、越、晋四国,帮助鲁国以三寸不烂之舌化解危机。对于孔子的徒弟子贡来说,一手推动了齐吴之间的战争,让越国在吴国之后“螳螂捕蝉,黄雀落后”,也就是说,越国趁机消灭了吴国。此后,越国需要消化吴国的疆域,齐国田氏专注于如何取代姜氏,@ 相反,鲁国获得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另一方面,鲁国之能坚持到战国末期,直接关系到鲁国的地理位置不是很重要。春秋时期,即鲁国实力最高的时期,其领土北至泰山,南至徐淮,东至黄海,西至山东定陶,可谓中等诸侯国。然而,战国时期,鲁国的核心区域逐渐缩小到山东省济宁市。尽管鲁国的地理位置属于中原地区。但是,在相对靠东的位置,@ 与郑、卫、宋等诸侯国不同,鲁国处于四战之地。比如夹在战国七雄中的郑国,拿着虎牢关等兵家必争之地,就消灭了旁边的韩国。

[img]418054[/img]

@ 虽然卫国一直延续到秦朝建立后,但其领土基本上被魏、赵占领。至于地理位置更重要、非常富裕的宋国,被齐、楚、魏三家瓜分。对此,作者认为,地理位置并不十分重要,@ 直到战国后期,楚国才派兵消灭鲁国。楚国派兵消灭鲁国,是自己西部的疆域基本都被秦国占领了。当时楚国已迁都到寿春,即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在此基础上,楚国的重心向东移动。虽然此时鲁国的领土已经很小了,但鲁国对需要恢复国力的楚国仍然有一定的价值。综上所述,战国末期,楚国轻松消灭了鲁国。总的来说,坚持到战国末期的鲁国,给我们留下了《春秋》、《左传》等伟大遗产,让我们知道了2000多年前中国大地上发生的精彩故事。


鲁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实力如何?最后是如何灭亡的?鲁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实力如何?最后是如何灭亡的?

,,,,,

  • 解密:为什么信陵君魏无忌一辈子都没有掌权?
  • 相信大家都知道“战国四公子”: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新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这四个人的出现一度改变了战国时期世界的...

  • 无比的策略和无情的耐心——《德川家康》序
  • 德川家康是日本德川王朝(江户幕府)的第一任君王(征夷将军)。在日本混乱的战国时期,他扫平了群雄,创造了260多年的长期政权,...

  • 乐毅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伐齐?
  • 乐毅伐齐的原因: 一、引言 在中国历史上,乐毅伐齐是一个有争议的事件。然而,这场战斗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本文将从历史资...

  • 孟子简介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孟子
  • 孟子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至约公元前289年)、名科、字子舆(待考、字子车或子居)。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

  • 揭秘:为什么孔门弟子樊迟不受欢迎?
  • 懒种潘岳花,学种樊迟稼。心闲梦睡安,志满忧愁。没有幸福享受荣华,有分贫穷。燕度春秋社,蜂喧早晚衙。茶瓜,林下渔樵话。...

  • 战国史上鲁庄公是谁?鲁庄公是如何好色误国的?
  • 遇到一个不守妇道的老婆,鲁庄公自然就惹了一些麻烦。说,漂亮的女人是老虎,这不是,一个好国家的君主,“娶妻不淑”,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