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浊泽之战什么时候爆发?为什么韩魏选择撤军?

浊泽之战是公元前369年,赵韩联军在浊泽一代与魏军进行的一场大战。接下来,让我们带来历史故事。让我们看看!

三家分晋,是指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六卿相互倾滚。公元前453年,赵将范和中行氏灭绝后,与韩国合作﹑魏灭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令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分为晋国公室。赵国、魏国、韩国、秦国、楚国、齐国、燕国三家分晋后,被称为战国七雄。战国初期,特别是魏文侯、魏武侯在位时,魏赵韩三家仍然保持着团结的态势,即常常一致出击。然而,随着各自利益的不同,魏国、赵国、韩国开始相互征服。其中,浊泽之战是三晋之间的一场大战。

@ 根据《战国策》、据《左传》等史料记载,就浊泽之战的历史背景而言,发生在君主魏武侯刚去世时。公元前370年,魏国第二君主魏武侯在没有指定魏国继承人的情况下去世。在此基础上,魏国在魏武侯去世后发生了内乱,魏武侯的儿子魏武侯和魏缓开始争夺魏君主的地位,并引起了韩赵的加入。公元前370年7月,也就是魏惠王被魏泽击败,@ 魏缓逃到赵国都城邯郸,要求赵成侯出兵为他回国争位。公元前369年,支持魏缓的魏国大夫公孙琦进入韩国会见韩懿侯游说他,希望他出兵除魏,打败魏国。

[img]417552[/img]

魏武侯在位时,魏的整体实力达到了更高的水平,不仅打败了秦、楚等,而且实现了对韩、赵的压制。因此,面对魏武侯去世后的这一史记,赵成侯和韩懿侯都不愿错过。因此,周烈王七年(公元前369年),赵成侯和韩懿侯亲率领两国大军,联合进攻魏国。在浑浊的战争中,赵国和韩国的军队前往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面对气势汹汹的韩赵联军,魏武坐镇都城,迅速派魏军在浑浊的战斗中。但结果韩赵联军在浊泽(今山西省运城市一带)击败魏军,从而包围了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一带)。

因此,在浑浊的战争中,韩国和魏国可以继续攻击魏国都城安邑,从而达到占领魏国的效果。然而,在占据优势的背景下,韩懿侯和赵成侯却发生了分歧。一方面,赵成侯主张除去魏君,拥立魏缓,割地而退。另一方面,韩毅侯否认了赵成侯的主张,但建议将魏国分为两个国家,使魏国的实力弱于韩国和赵国,因此他今后不担心魏国的威胁。可以说,赵国和韩国的主张各有道理。一方面,他们专注于眼前的利益,即从魏国获得土地,另一方面,他们从长远利益出发,即避免魏国再次崛起。

[img]417553[/img]

@ 双方固执己见,即这种分歧无法达成共识,@ 拒绝让步的韩国和赵国都选择了撤军。根据《战国策》、据《左传》等史料记载,韩懿侯连夜率领韩军离开。韩军撤退后,赵成侯见赵军势孤,不能再战,也选择撤退。就这样,韩国和赵国相继撤退,魏则赢得了浑浊之战。除去魏缓等对手后,魏武立为君。当时魏武还没有称王。徐州相王后,魏武正式成为魏惠王,即与齐国齐威王互称王。总的来说,魏惠王虽然赢得了浑浊之战,避免了魏国一分为二,但三晋之间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此后,魏、赵、韩三国继续互相攻击,再也没有“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力往一处使”。


浊泽之战什么时候爆发?为什么韩魏选择撤军?浊泽之战什么时候爆发?为什么韩魏选择撤军?

,,,,,,,,

  • 解密:为什么信陵君魏无忌一辈子都没有掌权?
  • 相信大家都知道“战国四公子”: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新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这四个人的出现一度改变了战国时期世界的...

  • 无比的策略和无情的耐心——《德川家康》序
  • 德川家康是日本德川王朝(江户幕府)的第一任君王(征夷将军)。在日本混乱的战国时期,他扫平了群雄,创造了260多年的长期政权,...

  • 乐毅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伐齐?
  • 乐毅伐齐的原因: 一、引言 在中国历史上,乐毅伐齐是一个有争议的事件。然而,这场战斗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本文将从历史资...

  • 孟子简介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孟子
  • 孟子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至约公元前289年)、名科、字子舆(待考、字子车或子居)。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

  • 战国史上鲁庄公是谁?鲁庄公是如何好色误国的?
  • 遇到一个不守妇道的老婆,鲁庄公自然就惹了一些麻烦。说,漂亮的女人是老虎,这不是,一个好国家的君主,“娶妻不淑”,造成了...

  • 齐国在乐毅伐齐后的结局是什么?经历了什么?
  • 乐毅伐齐后齐国的命运 一、引言 乐毅伐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战国时期燕国与齐国之间的大规模战争。本文将从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