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皇帝认为奖励财产不再值得他的功劳,所以他奖励他免死金牌(铁券)给他。在这种情况下,大臣们得到了更多的生命。在未来,无论他们犯了多少死罪,他们都可以免死。因此,如果他们能得到一张免死铁券,他们将被大臣们视为至高无上的荣誉。
北周时期,周太祖有一次遇到危险,将军李穆在紧急情况下出手救援。为了感谢李穆的恩情,周太祖给了他一张铁券。有了这张铁券,他可以得到十次免死的机会。然而,在历史上,皇帝奖励大臣的铁券并不是真正出于对大臣的欣赏。相反,作为一种政治手段,其目的是安抚有功的大臣,聚集人心。
因此,铁券作为免死凭证往往无法兑现,甚至可能危及自己的生命。朱元璋刚夺取世界时,给了大臣们很多免死铁券。然而,这些人后来被他一个接一个地杀死了。
[img]417851[/img]
免死铁券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代表着至高无上的荣誉,另一方面也可以传递危险信息。尽管如此,历史上大多数大臣仍然愿意得到它,他们认为荣誉比生命更重要。但是,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个人,皇帝为了表彰他的功劳,主动把免死的铁券给了他。这种事情要放在普通人身上,那一定是幸福坏了,但是,这个人得到后不仅很不开心,而且还聚兵谋反!他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李怀光。
渤海人李怀光年轻时加入了军队。战斗勇敢,在战斗中多次挫败敌人,@ 也得到了著名将军郭令公的赏识。郭令公将军负责执法的职位——都玉等被任命为他。李怀光接受该职位后,公正执法。即使亲戚违法,他也从不为此开脱。因此,李怀光逐渐在军队中建立了威望。
李怀光在仕途上一帆风顺。首先,他接替了郭令公的职位,掌握了军队的权力。然后,他成为了检察院部长,后来去了当地,成为了五个州的节度使者,相当于一个省的省长。后来,他被调到中央政府担任重要职务。
公元783年,在唐朝的统治下,泾原地区发生了叛变。叛军一路强迫首都,皇帝逃到了今天的陕西省乾县。叛军进入首都后,自力更生,公开蔑视皇权,并出兵进攻。在关键时刻,将军李怀光临危险,来营救皇帝。李怀光当之无愧是当时的著名将军。经过几场艰苦的战斗,他终于被迫退出了叛军。
事件发生后,李怀光变得越来越傲慢。一点也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还威胁要让皇帝把朝中的奸臣一个个处死,可以说是非常高调。李将军放出这样的话,那些被他视为“眼中钉”的奸臣自然是恐惧。@ 他们立即劝皇帝不要让他回朝,把他送去对付叛军,然后唐德宗同意了。然而,李将军却相当忧郁,自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得到了这样的待遇。
因此,李怀光没有听从皇帝的命令。他一动不动,不断写信给皇帝弹劾卢齐等人。皇帝自然不愿意放弃。然而,看到李怀光手里拿着重权,德宗仍然满足了他的要求。然而,李怀光仍然采取以前的做法,拒绝率兵攻敌。为了让他尽快出发,平息叛乱,德宗提升了官职,把他封为一品大员,给了他免死的铁券。有了这张铁券,他可以免死三次。一般来说,普通人得到这样的奖励都要感激,但是,这张免死铁券却让李怀光怒不可遏,摔倒在地。
在他看来,免死的铁券是给叛徒的,皇帝给他的铁券是怀疑他。
[img]417852[/img]
于是,他下定决心和叛军首领一起谋反。谋反不久就失败了。贞元元年(785年)秋天,朔方军将领牛割下李怀光的头,投降马霄。李怀光的儿子李用刀杀了他的几个弟弟,然后自杀了,享年57岁。
虽然李怀光被杀,但这件事也严重损害了唐朝的国情。李怀光死后,德宗要求他的家人收回尸体埋葬,并对他的家人给予更多的优惠待遇。最初,他是国家的英雄。一时的误解终于走上了不归路,最终失去了名声。
李怀光的结局仍然与他自己的性格有关。虽然德宗不在乎他叛乱的事实,并在他死后表扬了他,但他仍然被列入唐朝叛徒的传记。
李穆被免死铁券,为什么最后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