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的爆发,让曾经繁荣的清朝瞬间风雨飘摇。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清政府的统治也摇摇欲坠。
清政府在意识到弱国没有外交的情况下,开始改造军队,组建海军,开展军事教育,开展军事改革,开展了以“自强不息”为口号的洋务运动。
[img]416408[/img]
这场持续了30多年的现代军事改革也取得了成就。军队的主力军基本上都配备了火器;随着南洋水手和北洋水手的建立,清政府似乎有了“自强不息”的新态度。
然而,随着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清政府的最后一块遮羞布也被撕掉了。一个伟大的国家被“小国”打败了。30年的现代化努力消失了,令人悲痛。
与清朝相比,甲午战争具有一定的军事优势,海陆总军可达80万人,日本全军不到30万人。
从兵力上看,没有人能想象清政府会败得一塌糊涂,但结局可能已经注定了!
这时,清政府已经被日本和西方列强窥视,但他们仍然沉迷于过去的荣耀和享乐腐败,没有任何警惕,最终以全面惨败告终。
1、军事改革注重形势
30年的现代军事改革并没有建立一支真正的现代军队,而且总是肤浅的。不仅缺乏核心参谋团,而且兵种也没有太大变化。只有步兵和骑兵、辅助工人和负责关键和杀戮的炮兵没有形成规模。
虽然配备了新的枪支,但使用没有区别,仍然使用旧的战术,使新的武器装备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兵力招聘方面,实行招聘制度。大多数士兵只是想吃饱,没有很高的意识形态意识,很难形成有效的战斗力。此外,由于服役时间不同,士兵的素质也不均衡。
特别是没有预备兵制度,后期只能临时招募民兵“只求全额,不择实力”。新兵入伍后,只有简单的训练,有的甚至没有训练就上阵了。虽然部队自称80万人,但实际具有现代战斗力的部队并不多。
结果可想而知,一群乌合之众没有看到敌人就望风而逃,反而把利器资敌。
二是缺乏统一的领导和规划
此时,清政府已经摇摇欲坠,现代军事改革也在各地督察的呼声中进行。这也使得改革没有统一的领导和规划,各地督察也没有建立统一的指挥管理体系。
[img]416409[/img]
此外,各行各业的诸侯相互制衡,各谋利益,不但没有提高战斗力,反而使军队内部变得混乱,派系横生不配合。
现代军事改革的结果必然是失败。
三、缺乏现代军事人才
除了士兵,军官的领导还可以反映一支军队的战斗力。虽然有军官派出国留学,但数量不多。军队中的大多数军官仍然来自行军,只有传统的步战和骑马经验。
军官还是这样。没有文化的士兵可想而知。许多士兵甚至不知道新的武器和装备。他们一上战场就慌乱了。甚至有些士兵“只知道打架”。
四、日本备战态度
在甲物战争之前,日本已经完成了现代军事改革。与清政府的被动改革相比,日本正在努力扩大全国的军备。不仅以60%的国家财政收入发展军队,还注入了10%的文武官员工资。全国致力于赶超中国。
同时,我国建立了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派遣了大量学生到西方深造,培养了大量的现代军事人才。可以说,日本早就有了这场战争的预谋。
五、军事战争的表现
从朝鲜的平壤战役到海城战役的恢复,在整个中日战争中,晚清军队没有表现出任何战斗力,也没有赢得任何体面的战斗。当他们遇到日本军队的强大进攻时,清军跑了,军官带头跑了,几乎失去了土地。
这样下去,怎么会有胜算呢?
甲午海战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内部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