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期,中原诸侯内乱不再辗转反侧,晋国陷入六卿之乱。齐国姜氏和田氏相互作用,几乎被吴国摧毁的楚国仍处于恢复期。此时,世界的注意力集中在东南角。
吴越争霸几十年,虽然有地缘政治因素,但晋国支持吴国,楚国支持越国,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晋楚争霸的延续。
公元前544年,吴进攻越国,吴不小心被战俘刺死;公元前510年,吴计划进攻楚国。为了消除后顾之忧,他先攻击越国,占领了李;
公元前505年,吴军攻占楚国营,越国趁机袭击吴国;公元前496年,合鹿攻打越国,勾践用计大败吴军,合鹿中箭不治而亡;
公元前494年,夫差为父报仇,在夫椒击败勾践。这场战役几乎结束了吴越几十年的战争。越国战败无条件投降,勾践入吴奴。
[img]414566[/img]
这时,范蠡站了起来。他首先跟随勾践进入吴国为奴,然后协助勾践恢复国力。经过20年的艰苦经营,他终于摧毁了吴国。
吴国的资源作为战胜国,自然成为越国的资源,夫差在中原建立的霸权被勾践轻松获得。
为了让诸侯们承认自己的地位,勾践把淮河流域送给了楚国,把占领宋国的土地还给了宋国,把泗水以东百里的土地还给了鲁国。
公元前473年,勾践在徐州会盟诸侯,周天子还派人赏祭,称他为“伯”,即霸主。
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只能分享困难,不能分享财富。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并不少见。当夫妻和朋友开始创业时,他们会突破许多困难。一旦他们的事业成功了,他们往往会分道扬镳。
范蠡有认识人的能力,知道勾践是个人,可以同甘共苦,不能共富,于是写信提出辞职,但勾践却留住了范蠡,“我和你平分越国,如果你不给我面子,一定会问罪你。”
据《史记》记载,还反国,范蠡认为大名下很难长久居住,勾践可以和同患、处安、书词勾践。
君王的话千万不要当真,夫差曾对伍子胥这样说过,最后却杀了他,君王越这样说,臣子就应该越小心。
[img]414567[/img]
勾践为什么要杀文种?普通人很难理解一个经过20年卧薪尝胆,一直压抑个性,终于翻身咸鱼的君王的心理感受。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已经成为霸主,不想被过去拖累,也不想让人们知道他过去在吴国是奴隶。
也许是语言代表他屈膝,跪着向前哀悼丈夫的贫穷;也许是在灭吴之后,在霸权和养民的战略方针上存在分歧;也许是因为语言的功劳太大,无法处理,所以我们只是把它当作死亡。
范蠡就这样悄悄离开,再也没有回到越国,无论勾践是出于真诚还是假意,还是给予季山为他封地。
范蠡乘船漂到齐国,改名换姓,住在海边。不久,他积累了数十万财产。当齐王知道范蠡的贤名和才华时,他任命他为相国主持政务,并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范蠡认为,普通人能在家里积累千金财产,做官能达到高位,这是普通人能达到的最高地位。长期享受这种声誉不是一件好事。
《史记》记载,居家致千金,居官至卿相,这种布衣之极,久受尊名,不祥。
于是范蠡归还了相印,尽散家财,带着家人秘密离开。
[img]414568[/img]
这一次,范蠡隐居在宋国陶地。他认为这是世界的中心,交易道路畅通,经营方便。
所以,范蠡自称“陶朱公”,下海经商,不久又积累了万家财产。
做官可以成功而不居,做生意也可以不守财富,被后人崇拜为神,商人心目中的“财神”。
范蠡的成就和行动是什么?自称陶朱公被后人奉为神灵?